-
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末的工业化时期是英国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阶段。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大大小小的城市不仅成为英国经济格局中的中心区域,而且还作为经济繁荣和财富集中的标志在不列颠遍地开花,由此引发了城市化和工业化近乎同步的历史进程。①作为工业化时期英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小城镇②和大城市一样,经历了复杂而深刻的转变,在英国城市史研究日渐成熟深入的背景下,小城镇史研究逐步进入学者们的视野。
-
一、 英国城市史与小城镇史研究的兴起
-
城市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萌芽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时代,到20世纪20 年代,随着美国社会学中芝加哥学派的兴起,城市研究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特别是城市社会学研究,一度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受此影响,城市史研究在欧美萌芽并成为城市学、历史学、社会学和地理学等诸多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与深受城市社会学影响的美国城市史相比,英国的城市史研究受传统的历史学影响较深。但是二战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英国的城市史研究更多地受到美国影响,用跨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成为习以为常的现象。
-
因英国城市化启动较早,所以英国城市的发展很早就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早在16~17世纪,就出现了一些记录城市生活的私人日记和市民杂志,这些作品通常只关注和评论本地的事情,借此表达对城市特权阶层的不满,最著名的例子有培皮斯(Pepys)在其日记中和波斯维尔(Boswell)在《伦敦报》(London Journal)中记录的伦敦城,安东尼·伍德在《牛津报》(Oxford Journal)中记录的牛津城。①18 世纪晚期开始,出现了一些歌颂城市的城市史和城市指南,但多是一些记录性和评论性的资料,还谈不上深入的学术研究。整个18世纪,英国共有150部城市史著作出版,其中18世纪后30年增速最快,1731~1800年,仅英格兰和威尔士就出版了49部内容不同的城市指南,②受当时城市规模的限制,大城市在其中所占的份额并不多。 19世纪以来,伴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有关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著作日渐增多, 1800~1820年就出版了90部城市史著作,③而且开始较多地涉及城市人口、环境卫生和生活等各方面状况,学术研究意味开始显现。进入20世纪,特别是50年代开始,受美国城市史研究的影响,英国城市史研究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6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城市史的研究迅速升温,城市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和城市社会学家纷纷涉足,研究成果丰硕。1963年,阿萨·布里格斯(Asa Briggs) 出版《维多利亚时代的城市》,被认为是英国城市史研究中重要的一步。④除此之外,一些学者致力于城市史个案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史志研究。70年代,城市史在英国成为一个特殊的专门领域乃至学科专业。H.J.戴奥斯(H.j.Dyos)作为英国城市史学界主要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73年发表代表性著作《维多利亚时代的城市》,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和假说提出问题,极大地创新了城市史研究方法,⑤而且强调城市中集体和个人的权力基础,认为城市管理性质的变化决定其社会性质和建筑环境。⑥而在此之前,“大部分城市史是描述性的,包括对个体城市或城镇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从制度的层面着手”。80年代,英国学界的城市史研究不断从个体研究向探索城市的类型、职能、城市的规划思想和建设历程等综合性研究转型。随着计算机技术进步和电子资料的广泛采用,英国城市史的资料积累日益增加和数据处理能力越来越强。这一时期的城市史研究主要“是由历史地理学家、历史社会学家、经济史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来做的”。①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史研究的升温和新社会文化史的兴起,英国城市史出现了明显的文化转向,主要表现为对城市的市民体验、社会关系、社会性别和文化认同等方面的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关城市管理、公民权、公共参与、小城镇等方面的研究也成为英国城市史中的热门选题。
-
伴随着城市史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莱斯特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英国国内高校纷纷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其中尤以成立于1985年的莱斯特大学城市史研究中心(Centre for Urban History at Leicester)最为著名。该中心在英国最早致力于推动城市史研究,汇集了诸多城市史研究领域的名家,代表了英国学界在该领域的最高水平,“现已成为城市史方面跨学科研究、研究生教育重要的国际性中心”。②从1985年起,该中心在经济和社会研究理事会、纳菲尔德基金会、欧盟委员会和其它团体共同资助下,成立了“小城镇研究项目组”,从三个方面重点开展研究:首先,在修正特定时段人口估算的基础上建立小城镇的人口样本,以便于对人口发展趋势进一步研究。其次,搜集教区记录的各种数据尝试解释人口变化的动力。再次,建立有职业依据的数据库以便确定经济发展趋势,同时开始搜集反映小城镇社会和文化特征的物品。从该中心已推出的两部专著看,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18世纪和18世纪之前。③1988年,伦敦大学和伦敦博物馆及其他机构共同成立大都市史研究中心,旨在推动伦敦及周边地区历史宏观与比较研究。1989年,在欧盟支持下,欧洲城市史协会成立。④这些学术机构的建立,不仅为推动英国城市史研究奠定了组织基础,而且扩大了英国城市史研究的地区和国际影响力。与此同时,一些专业性期刊开始创办,其中,莱斯特大学城市史研究中心主办、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市史》(Urban History)是关于英国城市史研究的权威期刊,现任主编为莱斯特大学城市史研究中心主任西蒙·冈恩(Simon Gunn),面向全球发行,代表了英国城市史研究的最新发展方向,每期有6篇左右研究性论文探讨城市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其余内容为各国(主要是英国)城市史著作的书评。创刊于美国的《城市史杂志》(Journal of Urban History)是美国在城市史研究领域的主流期刊,面向全球发行,其内容以研究美、英等欧美国家的城市居多,版面设置与《城市史》类似,除传统的城市史之外,还致力于城市史和城市学的交流融合,经常关注诸如公共移民、城市增长等现实问题,体现了美国城市史研究的跨学科特征。由莱斯特大学城市史研究中心组织、莱斯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市史年鉴》(Urban History Yearbook)长期关注英国城市史研究,通过资料汇编、成果展示、研究总结、观点点评等方式对英国城市史研究相关信息进行整理,是推动英国城市史研究的重要力量。大家熟知的《历史地理杂志》(Journal of Historical Geography),长期关注工业化、乡村土地、农业和乡村发展、移民和人口类型、城市化和交通网络等问题,其中刊登了较多地理学家对英国城市史研究的成果,反映了地理学尤其是历史地理学界在英国城市史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除以上较为集中的专业性期刊之外,《城市研究》(Urban Studies)、 《社会史》(Social History)等杂志也时常刊发关于英国城市史的论文,《米德兰史》(Midland History)、《北方史》(Northern History)等一些专门关注英国区域历史研究的地方史杂志也会涉及城市史研究。面向城市史研究的专业学术期刊大量出现,为英国城市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成果发布和学术交流平台。
-
经过长期的积累,英国城市史研究成果已经相当显著,从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
第一,城市人口研究。阿德纳·韦伯1899年出版的《19世纪的城市发展:统计研究》是关于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人口研究的奠基之作,主要从人口学的角度对英国的城市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作者对19世纪的各种人口统计数据进行了甄别、筛选和计算,为研究英国城市人口变动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①C.M.劳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城市人口的增长:1801-1911》从人口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城市人口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分析了这一时期的各种人口估算和统计数据的优劣,提出1801年、1851年和1911年是英国人口发展史上重要的时间点,人口城市化率分别达到了40%、50%和80%。②
-
第二,城市经济研究。科菲尔德的《英国城市的影响:1700-1800》,总结了城市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影响:促进了农业的商品生产;推动了交通运输、贸易交流的改进;推动了像建筑业这样对经济具有刺激性的产业的发展;催生了各种中介组织; 传播了新式的消费理念。③莫里斯和理查德·罗杰主编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城市: 1820-1914》,对维多利亚时期的大中小城镇、工业型城市、交通型城市和休闲型城市均有专门的研究,对英国早期的城市化进程、特征、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城市的区域分布均有所分析。④乔金的《英格兰城市的兴起:1650-1850》着重分析了英格兰地区的城市化进展情况,作者认为1650~1750年是城市的兴起阶段,虽然城市人口仅略微增长,但城市的功能明显增多;1750~1850年是城市的扩张阶段,在各类产业繁荣发展和人口流动加速的条件下,城市的人口和面积增长都处于迅速的扩张期。① 毛姆格林的《丝绸城市:1750-1835年麦克利斯菲尔德的产业与文化》,从经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丝织和纺织专业型城市麦克利斯菲尔德的崛起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丝织业与该城发展之间的关系。②理查德·丹尼斯的《19世纪英格兰的工业城市》,主要从社会地理学的角度考察了兰开夏郡、约克郡、米德兰郡和南威尔士等地区的工业城市,认为19世纪是英国历史上伟大的城市时代。③
-
第三,城市社会文化研究。1982年,科菲尔德提出18世纪城镇的发展动力在于市场网络的构建,而随后部分城镇衰落的原因正是在于市场网络的衰落,但同时她又对城镇在社会和文化角色方面持积极的观点,指出城镇在促进乡村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④彼得·波塞主编的《18世纪的英国城市》对前工业化和工业化初期的城镇发展均有所涉及,着重论述了工业革命对英国各类型城市发展的影响,认为社会交流、社会竞争和商业休闲是许多城市进行更新的重要动力。⑤约翰·沃尔顿的《英格兰滨海圣地:1750-1914年的社会史》主要研究了1860~1914年英国的滨海度假发展情况,认为滨海度假对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初是滨海休闲城镇发展的最高峰,随后由于一战的爆发,原有的145个滨海休闲城镇有近1/3衰落。⑥海布里的《英格兰的矿泉城镇:1560-1815的社会史》着重分析了巴斯、巴克斯顿、切尔滕纳姆和坦布里奇等城市在休闲旅游方面的发展情况,并从城市-区域的视角分析了这些城市与所在的约克郡、德比郡等地区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这些特色城市兴起的原因和意义,认为休闲城市丰富了市民的社会文化生活,是英国早期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⑦
-
第四,威尔士城市史研究。虽然工业化时期,威尔士与英格兰地区发展日益同步化,但在某些方面威尔士与英格兰地区的城市发展仍然有所区别。除了传统的历史学科,近些年推动威尔士地区城市研究的一个重要力量来自于历史地理学,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哈罗德·卡特。他从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探讨威尔士地区的城市发展,并陆续出版了关于威尔士城市研究的著作(其中关于小城镇的论述占据了较大篇幅),⑧并进而将研究范围扩展到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1990年和罗伊合著《19世纪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地理》。①斯旺西大学米斯克尔的《精明之城: 1780-1855年斯旺西的城市史》主要介绍了斯旺西在威尔士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即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后来的贸易和航运中心的转变,作者认为这种转变既是工业化推动的结果,也有区域经济格局和当地文化变迁的因素。②
-
英国城市史研究的兴起,得益于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得益于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整体看,二战之后英国城市史的研究可以归结为由城市结构分析向城市意义研究转变,研究方法从单纯资料分析到功能-结构分析再到实证研究演变。即从建立资料储备到分析城市规模、等级、体系、分布再到城市发展、人口迁移、社会分层、城市政策和管理等实证层面,关注到人们移向城镇的原因和方式、城市人口管理体制、城市主要经济功能和类型、城市社会阶层和居住布局、城市政府和政策力量影响等问题,同时运用来自实证性社会科学和当时社会政策所需要的研究方法。城市史研究本身,蕴含着对小城镇史的关注,但小城镇史单独作为一种学术研究对象和范畴,在二战之前并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基本是作为大城市的配角被提及。只是随着城市史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不断推进,那些遍布全国的小城镇才正式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开始出现小城镇发展的专门著述。
-
二、 《剑桥不列颠城市史》与小城镇史研究
-
近年来,英国城市史研究最重要的成果是剑桥大学出版社2000年推出的三卷本 《剑桥不列颠城市史》,该书由来自于英国多所知名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从事城市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合力完成,是对近些年来英国城市史研究成果的吸纳与汇总,堪称是当前英国城市史综合性研究的集大成者。总体看,研究主要围绕区域、阶段和类型等三个关键词展开,小城镇作为英国城市史研究的组成部分,在书中占据了一定的篇幅。
-
《剑桥不列颠城市史》第二卷在时间方面上起1540年,下至1840年,由彼得·克拉克主编,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区域总揽”(Area Surveys 1540~1840),将不列颠分为英格兰东盎格里亚、东南部、西南部、中部、北部和威尔士以及苏格兰7个区域,对每个区域的城市发展情况进行了总体研究。第二部分为1540~1700年的城市分类发展情况,其中最后一节专门论述了小市镇(小城镇)的发展。第三部分“城市主题与类型”(Urban Themes and Types 1700~1840)主要从经济、人口与社会、政治、文化休闲、城市空间和区域等方面进行总体分类研究,并且专门选取了伦敦、工业城市、港口和度假城市和小城镇作为个案。其中由兰顿完成的第一节“城市增长与经济变迁”既是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总体介绍,也是对这一时期城市发展与经济进步之间关系的总结。因斯和罗杰斯合作完成的第三节“政治和政府”、彼得·克拉克和休斯顿合作撰写的第四节“文化与休闲”,分析了18世纪的不列颠城市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情况,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城市生产和生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社会阶层、文化教育、休闲场所、生活方式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创新发展。第八节“港口”由杰克逊撰写,主要是将不列颠的港口按照规模大小进行了分类,并对依托于港口发展起来的城市进行了研究,在总结设施条件、工业发展、腹地经济和交通配套等因素对于港口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港口与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九节“小城镇”(Small Towns)由彼得·克拉克亲自完成,从地域类型、人口机制、经济趋向和社会文化四个方面,总结了小城镇在1700~1840年间发展的基本状况,特别突出了工业革命前后小城镇的变化。因为涉及的时段较长,所以作者界定的小城镇人口上限和下限都比较低,其中18世纪的小城镇人口上限定在5000人,下限则模糊处理。第十节“保健与休闲度假区”(Health and Leisure Resorts)由彼得·波塞撰写,主要从产业结构、区位因素、交通发展、社会阶层和文化变迁等方面探讨了休闲度假城市兴起的原因和历程。最后一节“工业城市”由特林德完成,在对18、19世纪不列颠的工业城市发展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的经济结构又将工业城市具体划分为纺织城市、煤矿城市、交通城市和冶金城市等,值得注意是这里工业不是单纯的制造业,而是包括制造业、矿业和交通运输在内的第二产业。①
-
《剑桥不列颠城市史》第三卷在时间方面上起1840年,下至1950年,由马丁·丹顿主编,全书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延续发展”(Circulation)主要围绕着城市体系、大都市、港口、小城镇、移民、交通和城市环境等展开。其中里斯撰写的第一节“城市网络”(Urban Networks)主要以人口为标准,将城市(cities and towns)分为大城市(major cities)、城市(cities)、小城市(minor cities or major towns)、城镇(towns)和小城镇(sub-towns)。罗伊尔撰写的第四节“不列颠小城镇的发展”和第二卷中克拉克的分类不同,首先是在内容安排上,他从时间方面入手将这一时期的小城镇分为19世纪中期、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三个阶段,分析了每阶段小城镇的发展情况;其次,在小城镇的人口规模界定上,采用了0.25~1万人的标准;最后,重点比较了20世纪小城镇在19世纪基础上的发展变化,突出了小城镇在大城市郊区新城建设中的作用。第二部分“治理”(Governance)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与城市、城市内部管理、城市公共设施和社会文化结构四个方面。其中多伊尔撰写的第二节“城市政府职能的变迁”从城市财政来源、市政管理、城市地位、政党政治和利益集团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了城市政府由小范围、半私人、弱权威的状态向民主、强权的公共政府转变的过程。第三部分“建设”(Construction)主要涉及了城市居住区、土地规划、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等内容。第四部分“收获与代价”(Getting and Spending)主要涉及城市经济、就业、人口阶层、消费文化和精神生活等内容。最后一部分“形象”(Image)主要从艺术作品中寻求对城市形象变迁的反映,反映出新史学对城市史研究的影响。①
-
作为英国城市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剑桥不列颠城市史》(二、三卷)在对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的总体研究方面达到了目前学术界的最高水平。这两部大部头著作所包含的文字和地图资料、各种统计数据和多学科的理论方法为学界继续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当然,作为由多位作者参与完成的总体性研究著作,《剑桥不列颠城市史》中也难免出现一些重复或遗漏及写作标准不一的现象。以关于小城镇的研究为例,小城镇作为城市体系的一部分,在研究城市的方方面面时必然会有所涉及,但两部著作都将小城镇单独作为一节进行论述,其他作者在述及小城镇时往往会有所回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深入性。另外,不同作者设置的标准有所差异,虽然两部著作研究的小城镇都以1840年为界,但是前者以工业革命前后的转折为着眼点,后者以20世纪初的城市结构转折为重点,从而导致了二者的小城镇概念和思路无法衔接。
-
三、 英国城市史中的小城镇史专门研究
-
“小城镇”不仅在历史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便在当前,世界各国对其仍然没有统一的规定和划分标准。英国作为全球最早开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国家,目前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了90%,很多地方城市与乡村已经融为一体,很难严格将城市与乡村区分开来。英文中的“小城镇”存在着“small town”和“small city”、 “small urban”,如果翻译成中文则会存在“小城镇”和“小城市”两种不同的称谓。“小城镇”和“小城市”在工业化时期的英国意义基本上是一致的,以致于罗布森在著作中将town和city作为同义词对待,但在我国目前的城市体系划分中,二者有着不同的目标指向。鉴于小城镇已经成为中文语境中一种习惯性的称谓,同时也为了避免产生歧义,所以本文对small town的称谓依然采用小城镇而不是小城市。
-
虽然英国城市史研究很早就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但关于小城镇史的研究却主要散见于有关大城市研究的作品中,专门性著述并不多。从笔者所掌握的信息看,彼得·克拉克和霍思金1993年合著的《英格兰小城镇的人口估算1500-1851》算是较早的一部专著。该书主要探讨300多年来小城镇的人口变化(由于1801年之前没有相关的人口统计,所以只能靠估算)。作者依据一定标准对小城镇进行了归类,分析了英国国内和区域的人口流动方向,比如以1650人、3300人和5000人分别作为16、17和18世纪的小城镇人口上限,下限则没有限制。①从学术界的反应情况看,这部著作并没有获得学者们的认可。随后,彼得·克拉克又发表了《1550-1850年的英格兰小城镇: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趋向》,与前书相比,在人口分类方面主要是提高了18世纪末19世纪的小城镇上限,认为5000人以上也算作小城镇,而对于小城镇的下限仍然没有限定;在小城镇的发展趋势方面,认为小城镇的发展依赖于人口的流动,但过于频繁的人口流动对小城镇的发展不利,与人口大量向工业区聚集一样,小城镇也大多集中在工业比较发达的西北等地区。②斯托巴特的《乔治王时期英国小城镇的休闲与购物:区域的视角》,从社会文化和空间结构的角度对18世纪英国西北部地区小城镇的休闲与购物活动进行了研究,认为空间、地点、休闲和消费是构建小城镇文化空间的重要因素,休闲设施、购物商店和各种服务在这一时期的增多表明了城市结构的完善,同时也体现了文明社会建设过程中消费个体的重要性,消费者在购物时形成的消费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物质文化在城市中的布局。③
-
除以上几部专题性研究外,有关城镇的概念和内涵是学者们较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对此,不同学科的学者由于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太一致。阿兰·代尔从小城镇所处的空间和功能角度出发,认为小城镇应该至少有一个服务于城乡的市场,但他同时承认这样的标准会将一些工商业比较发达却没有市场的小城镇排除在外,尽管这种情况并不多。④马歇尔则从兴起和发展时间的角度,将英国的城市分为新城市和老城市两类,新城市是米德兰和北部地区发展极快的大工业城市和工业村庄,代表了城市社会生活的新模式;老城市是诸如布里斯托尔、诺里奇和一些小城镇,这些城市主要是为周围乡村地区服务。⑤而从人口规模角度对城市和城镇进行定义,则是各学科学者都经常采用的一种角度。按英国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25万人口以上的称为城市,25万人口以下的称为城镇。按照这一标准,除伦敦人口规模在百万人以上、几个老的工业城市人口数十万人以外,绝大多数城市的人口规模都在10 万人以下,有的是3~5万人,更小的还有不到1000人的小镇。⑥词汇使用上看,传统上以拥有主教机构和大型教堂作为city的标志,但从1888年开始,也逐渐以人口规模作为主要的衡量指标。⑦韦伯尽量回避使用town,而使用city一词对城市规模进行分类,认为0.3~1万人的城市属于small city,1~2万人以上的属于city,2万人以上的属于大城市(great city)。⑧但是威廉姆斯则使用town一词对城市进行分类,认为人口在0.2~2万人之间的城市属于小城镇(small town),人口超过2万人的城市属于大城镇(large town)。①此外,还有学者引入了城市地区(urban district)代替传统习惯的town和city,认为人口超过5千即可被视为城市地区。②1981年,英国环境部确定中小城市区域(Small and medium sized urban areas)人口标准为0.5~10万人,为避免引发争议,其中小城镇的上限定为5万人,而且使用urban area来代替传统的town和city。③1997年,英国学者斯万认为英国小城镇的人口规模一般在0.2~3万人之间,2000年,英国的乡村代表处(Countryside Agency)认可了这种观点,并在2004年估算英国有1274个这样的小城镇,其中有56%的小城镇人口规模在0.2~0.5万人之间,只有20%的小城镇人口在万人以上。④2007年,又有学者指出这个小城镇的上限过高。⑤由此可见小城镇概念界定的复杂性。其实,要真正在城市和城镇之间划一条严格意义的界线绝非易事,因为从城镇到城市的演变是渐进式的,不存在一个城镇消失、一个城市开始的标志点,小城镇概念和小城镇的发展历程一样具有历史动态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应该具有不同的衡量标准。比如,彼得·克拉克教授认为, 1660~1670年间的小城镇人口在2500人以下,随着18世纪城市的快速增长,从18世纪后期,由于城市人口的显著增加,小城镇的上限标准定在5000人,⑥这一阶段属于小城镇的转型时期;进入19世纪,人口在1万以下的城市才属于小城镇范围。⑦虽然这种分类方法比较准确,但标准的频繁更换却不利于小城镇概念的延续性和前后对比,给研究者的实际操作过程带来了诸多麻烦。⑧总的来说,有关英国小城镇概念和内涵的争论依然在持续中,笔者认为,综合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学者笔下的工业化时期英国小城镇一般具有这样的特征:具有聚集的人口、专业的经济职能、复杂的社会秩序、完善的政治机构和本地的辐射区域。
-
综观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史和小城镇史研究情况,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对于城市化和城市问题开始关注的时间比较早,有关大城市的研究成果显著,但是针对小城镇的专门研究起步较晚。彼得·克拉克认为这种状况是学术界对小城镇研究长期忽视的结果,说明当代许多学者对历史的淡漠和缺乏追本溯源的态度。⑨但从客观角度看,英国小城镇史研究进展缓慢的现状也具有现实原因,一方面受制于相关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的薄弱,虽然小城镇的数量众多,但关于它们的历史记录并不多,而且还散见于各种文献中。一方面也因为小城镇被长期认为不是城市化发展的主导模式。第二,受社会史思潮和经验主义理论的影响,城市史研究的主流趋向是越来越细致,越来越微观,出现了一些研究单个城市的著作,为进一步的中观与宏观研究积累了宝贵的文献资料。第三,在英国国内,城市史的研究不仅引起了历史学家的关注,同样也是地理学尤其是历史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第四,受美国城市史研究的影响,开始借鉴和使用其它学科的理论来分析中世纪和近代以来的城市发展,城市的分类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特征越来越明显。第五,关于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早期特别是1600~1800年的城镇研究比较多,而对于19世纪特别是19世纪中后期的关注还不够。总的来说,随着英国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城市郊区化进程的推进,小城镇在城市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为学术界深入研究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现实条件。同时,随着英国城市史研究整体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开始涌现,为学术界在城市史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细致地研究小城镇史创造了条件。
-
① 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小城镇文化复兴刍议[J].北方论丛, 2013(4).
-
② 目前学术界对于小城镇的划分标准存在诸多争论,标准尚未统一。笔者认为,虽然以人口数量作为小城镇的衡量标准难免有失偏颇,但却是最直观、最简便和最有效的方法。基于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体系构成,本文一般将小城镇的人口标准设置为2500~10000人。
-
① Porter, S.,Exploring Urban History: Sources for Local Historians, London: B.T.Batsford Ltd, 1990:18.
-
② Corfield, P.J.and S.Kelly, “Giving Directions to the Town”,Urban History Yearbook, 1984:31.
-
③ Sweet, R.,The Writing of Urban Histories in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9.
-
④ 陈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城市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
⑤ H.j.Dyos and M.Woolf,The Victorian City: Images and Realities, London: Routledge& Kegan Paul Books, 1973.
-
⑥ 帕特里克·赫德森.1700-1850年英国的贸易、工业及城市化[A].//钱乘旦,高岱主编.英国史新探:全球视野与文化转向[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43.
-
① 帕特里克·赫德森.1700-1850年英国的贸易、工业及城市化[A].//钱乘旦,高岱主编.英国史新探:全球视野与文化转向[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44.
-
② 陈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城市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
③ 这两部著作都是莱斯特大学城市史研究中心由克拉克教授负责的小城镇研究项目的成果:Clark P., K.and J.Hosking, Population Estimates of English Small Towns 1550-1851, Leicester: LeicesterUniversity Press, 1993.Clark, P.,Small Towns in Early Modern Europ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
④ 陈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城市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
① Weber, A.F.,The Growth of Citie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 Study in Statistics,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3.
-
② Law, C.M.,“TheGrowth ofUrban Population in England and Wales, 1801-1911”,Transactions ofthe Institute of BritishGeographers, 1967,41.
-
③ Corfield, P.J.,The Impact of English Towns 1700-1800,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8-10.
-
④ Morris, A.E.J.and Richard Rodger,The Victorian City: A Reader in British Urban History 1820-1914, London: Longman, 1972.
-
① Chalkin, C.W.,The Rise of the English Town 1650-185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
② Malmgreen, G., Silk Town: Industry and Culture in Macclesfield 1750-1835, Hull: Hull University Press, 1985.
-
③ Dennis, R.,English Industrial Citie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 Social Geograph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
④ Corfield, P.J.,The Impact of English Towns 1700-1800,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8-10.
-
⑤ Borsay, P.,The Eighteenth Century Town: A Reader in English Urban History 1688-1820, London: Longman, 1990.
-
⑥ Walton, J.K.,The English Seaside Resort: A Social History 1750-1914, Leicester: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83.
-
⑦ Hembry, P.,The English Spa1560-1815: A Social History, Athlone: 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
⑧ Carter, H.,The Towns of Wales: A Study in Urban Geography, Cardiff: University of Wales Press, 1966:111.
-
① Carter, H.and L.Roy,An Urban Geography of England and Wale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0.
-
② Miskell, L.,Intelligent Town: An Urban History of Swansea, 1780-1855, Cardiff: University of Wales Press, 2006.
-
① Clark, P.,Cambridge Urban History of Britain, Vol.II,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2000.
-
① Daunton, M.,Cambridge Urban History of Britain,Vol.III,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2000.
-
① Clark, P.and J. Hosking,Population Estimates of English Small Towns 1550-1851, Leicester: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3.
-
② Clark, P., “Small Towns in England: National and Regional Trend 1550-1850”, in Clark, P.,Small Towns in Early Modern Europ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
③ Stobart, J., “Leisure and Shopping in the Small Towns of Georgian England”,Urban History, 2005(4).
-
④ Dyer,A.,“Small Towns in England 1600-1800”, in Borsay, P.and L.Proudfoot, Provincial Towns in Early Modern England and Ireland: Chang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50.
-
⑤ Marshall, D.,Industrial England 1776-1851, London: Routledge& Kegan Paul, 1982:28.
-
⑥ Mellor, J.R.,Urban Sociology in an Urbanized Society, London: Routledge& Kegan Paul, 2007:127.
-
⑦ Beckett, J.,City Status in the British Isles, 1830-2002, Aldershot: Ashgate, 2005:10.
-
⑧ Weber, A.F.,The Growth of Citie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 Study in Statistics,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3:43.
-
① Law, C.M., “The Growth of Urban Population in England and Wales, 1801-1911”, Transaction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1967,41:127.
-
② Coleman, B.I.,The Idea of the City in Nineteenth-Century Britain, London: Routledge, 2007:1.
-
③ Shepherd, J.and P.Congdon,Small Town England: Population Change among Smallto Medium SizedUrbanAreas, New York: Elsevier Science Pub Co, 1990:12.
-
④ Powe, N., T.Hart and T.Shaw,Market Towns: Role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London: Routledge, 2007:11-13.
-
⑤ Powe, N., T.Hart and T.Shaw,Market Towns: Roles, Changes and Prospects, London: Routledge, 2007:13.
-
⑥ 付有强.17—18世纪英格兰小城镇文化生活初探[J].贵州社会科学, 2009(2).
-
⑦ Clark, P., “Small Towns”, in Clark, P.,CambridgeUrban History of Britain, Vol.II,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740-741.
-
⑧ 19世纪下半期,小城镇的上限有所提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孔祥智教授认为5万人以下的都算是小城镇。笔者认为这个上限作为当代英国小城镇或小城市的人口上限或许合适,但相对于19世纪英国小城镇的发展水平显然是高估了。
-
⑨ Clark, P., “ Small Towns in England: National and Regional Trend 1550-1850”, in Clark, P.,Small Towns in Early Modern Europ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91.
-
参考文献
摘要
工业化时期是英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关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的研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长期关注。作为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但有关小城镇史的专门研究起步较晚。除了综合性的城市史研究,专门研究小城镇史的成果目前尚不多见,这表明小城镇史在英国城市史研究中是一个新兴领域。英国小城镇史研究的发展得益于城市史研究整体水平的提升,是城市史综合研究持续积累和深入研究的结果。与英国城市史研究深受美国跨学科研究影响一样,英国的小城镇史研究也体现了明显的跨学科特征。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史研究的整体推进,小城镇史逐渐成为英国城市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Abstract
Industrial Age is the important period of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England and Wales. Since the 1960s, research on urban development has been main topic of many scholar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system in the industrial period of England and Wales, small towns had a unique position and rol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but specialized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small towns, but a late start. In addition to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urban history, specializing in the history of small towns is still rare achievement, which also shows the history of small towns is an emerging field of urban history in England and Wales.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in British history thanks to urban history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research was the result of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urban history continued to accumulate and in-depth research. American and British researchers studied urban history affected by the same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f small towns also reflects the history of England and Wales clearly inter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While the research on history of small towns was still facing some difficulties, it w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ban history of England and Wales, with the overall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and urban history research.
Keywords
England and Wales ; Industrial Age ; urbanization ; urban history ; history of small tow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