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产物。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新的语言现象层出不穷。尤其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年代,新词新语更是以惊人的速度生产传播,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语言生活;另一方面也使传统的语法理论面临挑战,对其中很多语言现象缺乏有效的解释力。更值得关注的是新近出现的一系列构式(fashion construction),①本身具有独立于词语的意义。本文将要探讨的“X也Y”就是非常典型的一种。
-
一、 “X也Y”构式的分布
-
传统的语法理论对于“也”的研究可谓成果颇丰,但是对于近年来出现的“X也Y”这种结构却鲜有关注。这种结构多以标题形式出现,然而,作为标题句法研究的代表作——尹世超的《标题句法》虽提到标题用词和格式存在变异性,却未曾涉及到此类结构。由于这种结构出现得日渐频繁,最近学界已经有人开始注意到并加以分析。如张云峰(2008)对题名中“也”的“逆接”关联用法加以考察,探求其构造特点和语用价值,指出其跟“倒、反而、并”等所谓的“预设差异副词”具有同样的功效,即都关联一定的预设,是对话语事实与预设之间存在差异的强调,也是语言主观性的一种外在体现。王胜美、杨大磊(2010)则结合语言的经济性和主观性,在对此类标题进行内部分类的基础上,指出其中存在着不同的触发机制,并分析了这种标题在语用上能够传达给人们反预期的话语信息。对此构式进行更加深入探讨的是张谊生(2011),他从构造特征、成因基础、传播特色与发展演化四个方面,重新进行梳理并加以解释。
-
如此看来,这类“X也Y”结构正在得到关注,但对其频繁出现在新闻标题语言中的原因却挖掘得极为不够。我们认为,首先有必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这种句式在语篇中是自由分布的还是有条件的?如果是有条件的,则分布特点是什么?如果说在正文中一般不合适,基本都是标题,则何以会如此?
-
作为一种正在流行的句式结构,“X也Y”仅能出现在书面语中,不以口语形式出现;而在语篇中,它一般只能作为标题被人们使用,而极少出现在正文中。比如:
-
(1)卡带也艺术
-
正文:Erika Iris Simmons是一位利用回收材料创作的艺术家,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非传统媒介艺术家。他用以创作的大部分材料都是被人丢弃或由人捐赠的。 Erika已经用那些回收的卡带、老电影胶片、秒表等制作出了很多的画像。
-
(2)农产品也走“奢侈路线”
-
正文:在“中国冬草莓之乡”双流合江镇,冬草莓正以每公斤28欧元的价格出口法国和德国。12月23日第六届草莓节将在合江镇开幕,合江草莓合作社社长鄢仕德对此期间销售充满期待。
-
以上(1)(2)两例都是在标题中运用了“X也Y”结构,而在正文中却用正常合法的自然语句表达。这种结构能且只能进入标题,一旦离开标题这个形式,则很难获得合法性。事实上,这种结构正是发源于一部美国电影的中文译名——《修女也疯狂》。
-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X也Y”这一构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标题中,尤以新闻标题居多呢?这首先要从新闻的基本特性说起。
-
二、 “X也Y”构式的形成动因
-
作为一种言语行为,新闻具有同其他各类言语行为区别开来的基本属性,即构成性规则。①根据构成性规则可以直接推导出该言语行为的几个基本要素。那么,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新闻?《辞海》(1989版)对新闻的定义:“1.公开传播新近变动的事实的消息。2.新闻文体,广义的有消息,通讯,特写;狭义的就是消息。3.最近发生的新事情,新消息。4.新知识”。 据此,我们可以推导出新闻语言的几个基本要素,新闻标题是新闻语言中的典型,更能体现出以下基本要素:
-
第一要素:真实性。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忠实报道,必须真实地向受众报告事实产生的原因、发展、经过及结果,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状态及变化。
-
第二要素:新鲜性。新闻永远对陈旧的东西不感兴趣,越是新鲜的信息其新闻价值越高。新闻要尽可能以最快速度把新事情、新现象、新问题、新知识公布出来,让大众知晓;而作为新闻标题,仅仅追求内容新鲜是不够的,“老瓶装新酒”会在第一时间失去一部分受众的关注。因为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想在最快的时间内吸引受众的眼球,标题在形式上也要追求新颖。越是与众不同,越是容易受到关注。
-
第三要素:简练性。虽然新闻标题需要以醒目的字体,直接作用于受众的视觉,并先于正文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以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但其存在于版面空间中的面积非常之有限,这必然要求新闻标题越短越好。
-
第四要素:大众性。既然新闻是要公开传播而为广大受众服务的,那么受众是否对其提供的信息产生反馈,是评价新闻言语行为有效性的一大标准。而受众能否对接受的信息做出反馈,反馈的强弱则与其本身的知识层次、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心理需求有关。也就是说,新闻所报道的新知识必须与受众本人的旧知识能够联系起来,才能有利于受众理解,使其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客观事物。否则,受众会对无法理解的信息置之不理。
-
进而言之,新闻标题语言必然会受到版面空间的限制,同时又要在第一时间吸引受众,也就是说,空间越是有限,标题语言越是要依靠形式的新颖和语义的丰富来实现刺激眼球的效果,因此势必会有不合传统语法规则的表现。
-
然而,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这样特殊的空间位置,无论多不合语法度的形式都可以被受众接受。报纸新闻标题存在的空间是报纸版面的题区位置,这个空间固然相对宽松,大小可以根据不同的报纸类别、版面类别、栏目类别而有所变化,但是最终是有限的,新闻标题的用词、标点符号乃至句式结构都要受到这个空间的制约。由此,新闻标题语言不能不发生变化,在空间因素的作用下就表现为一种别具一格的语言特征。
-
这样也就不难看出“X也Y”为何在标题语言领域如此受欢迎了。它形式新颖,结构紧凑,以五字格最为常见,极大地节省了版面空间;所含信息量大,由“也”所携带的已知信息最大程度地激活了受众为理解未知信息所需要的背景知识,使人们能够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新的信息,这恰恰满足了新闻语言大众性的要求。那么,这种“X也Y”构式是如何独立于传统“也”字句之外,而成为新闻标题语言中一种独具风格的语言形式呢?下面从语用学的角度具体分析其与传统“也”字句的异同,揭示这种构式的语用特征及其具体表现。
-
三、 “X也Y”构式的语用特征及其句法表现
-
任何一种言语行为都以预设作为其先决条件,新闻言语行为也不例外。语用预设在新闻标题中非常普遍,缘于预设能够利用交际双方所共有的背景知识,用尽量少的文字传达尽量多的信息。那么,“X也Y”构式是否也存在预设呢?的确如此,而且我们发现,传统的“也”字句就可以立刻激活预设,也就是说,“也”在句中具有重要的语用功能。
-
“也”字作为现代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虚词,语法学界对于其语义和用法已经有了较为周详的调查,一般也都认为表示“相同、类同”。《现代汉语八百词》对“也”字的用法做了较全面的描写,归结为“表示两事相同”。如以下两例:
-
(3)你走了以后,他也走了
-
当前正在叙述的这一事实“你走了以后,他也走了”,即“你们都走了”,正是已经发生了的事实,两者是同一事实。也就是说,“也”字句就是把已经存在的事实如实叙述出来。
-
(4)虽然已经下起大雨来了,足球赛也要按时举行①
-
这里的“也”,表示无论假设成立与否,后果都相同,“我”现在正在叙述的事实“已经下起大雨来了”和既定的后果“足球赛按时举行”是一致的。
-
由以上两例我们发现,传统的“也”字句结构,前句为已知信息,也就是已经存在的事实,后句“也”之后的是与前句相同或类同的未知信息,两者是一致的。
-
本文认为,“两事相同”也就是正在叙述的与已经存在的两事具有一致性。那么,在“X也Y”这个构式中,“也”字又能发挥怎样的语用功能呢?我们再来看下面两例:
-
(5)修女也疯狂
-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X也Y”构式。我们可以推导出这样三个预设:现在存在着一个疯狂的修女;修女本来不该是疯狂的;疯狂的修女是新近出现的,而且是“我”发现的。
-
(6)驻村干部也微博
-
上句同样有如下预设:现在的驻村干部也开始玩微博了;驻村干部以前是不可能玩微博的,是比较保守,甚至落伍的;人们原本所熟悉的驻村干部是最近开始玩微博的,这一变化是“我”发现的。
-
经过考察,我们发现“X也Y”中的“也”可以同时激活三种预设:
-
预设一:正在叙述的与已经存在的具有一致性, 客观存在的事实和所陈述的事实反映的是同一事实,所说即所是。这与传统“也”字句相同,首先满足了新闻求真的要求。
-
(7)60后阿姨也网购/小众歌手票房也小众/厦门“夜游也美丽”
-
上面三例所陈述的事实即:出生于60年代的阿姨也开始和年轻人一样,在网络上购买商品;小众歌手的观众也是小众化;夜晚游览厦门和白天一样美丽。这都是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
-
预设二:正在叙述的与受众已经熟悉的具有不一致性。客观世界的变化与受众已有的认识不可能完全同步,因而事物的变化与受众所熟悉的事物常态呈现出差异。这一构式所表达的意义,与客观事物的原本面貌不一致。
-
(8)梅西也考四六级/被逼也快乐/白宫也跌价
-
我们所熟悉的足球明星梅西跟四六级考试应该并无关联,参加四六级考试的是中国大学生;被逼的情况下谁都不会快乐,无奈才是常态;而白宫作为美国的心脏建筑,几乎可以说是美国的象征,跌价涉及到的是商品房,白宫怎么可能跌价?所以“X也Y”构式所叙述的事实虽是已经客观存在的,但与人们所熟知的极为不同,两者存在着不一致性。
-
预设三:这不一致性是新近发生的,是“我”发现的。这种不一致性,实质上是客观事实的变化与主观认识的常态之间存在不一致,而且这种差异是不久前出现的。而叙述者“我”及时地发现了这种差异并叙述出来。
-
(9)80后也爱民歌
-
正文:作为国内近几年异军突起于乐坛的80后青年歌唱演员,丁晓红以主打“时尚新民歌”而获得无数观众的热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丁晓红表示:“喜欢民歌也是受父母和儿时的教育影响,父亲喜欢让自己看一些革命题材的书籍和影视剧,而且父母比较喜欢红色歌曲,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快乐,渐渐的便产生了学习民歌的想法,也就慢慢走上了这条道路。”
-
80后指出生于80年代的人,他们的生活节奏快,精神和物质资源都极为丰富,他们所喜爱的也就大大不同于上一代人。比如音乐,已经真正达到无国界之境,各种风格各种元素的音乐塞进耳机,流行的、摇滚的、R&B等等,节奏明快,内容新潮,所以抒情悠扬的民歌似乎没有了市场。而“我”所发现的事实却又与此不同,对比正文可以发现,80后歌唱演员丁晓红不同于大多数同时代青年歌手,选择了民歌而非通俗歌曲学习,并于近几年走红于民歌乐坛。
-
(10)堵车也愉悦
-
正文:不妨试想一下下面这个场景,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家的路上不合时宜的堵满了车子。这时我们索性放松下来调整座椅翘起二郎腿听听俏皮活泼的爵士乐,暂时脱离工作与家庭的压力,何尝不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408的“五星级品质”,正使车主得以享此“散漫时光”。
-
这是“五星级家轿”东风标致408的一则新车上市报道。该车上市不久,以五星级品质为宣传主旨,意在宣传该款车能够使车主即使在堵车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放松,保持愉悦的心情,这与平常我们经常要面临的堵车困境恰恰相反。
-
由此可见,“X也Y”构式具有鲜明的语用特征,通过“也”所指示的预设,使其能够迅速引导受众将已有的认知经验激活,从而主动进行已知经验和当前事实的比较,获得刺激新鲜得感受,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
然而,尽管“X也Y”构式与传统的“也”字句都具有激活预设的语用特征,前者在新闻标题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而极少被用于正文,传统“也”字句则几乎在标题中找不到,却是正文表达的常见句式。显然,二者之间存在很明显的差异。我们发现,“X也Y”构式独立于“也”字句之外,自成风格的原因还在于以下三点。
-
1. 语篇位置的独立化
-
传统“也”字句在正文中极为常见。因为“也”作为一个重要虚词,行文中连接上下文,有顺接和逆接两种功能。①所以也字句通常置于语篇当中,依赖上下文而存在。而“X也Y”构式短小精炼,信息含量却非常丰富,适合以标题形式出现,在语篇中的位置则相对独立,且区别于正文。
-
(11)美国怪事多县政府也破产
-
正文:进入12月,节庆的气氛渐浓。对于美国阿拉巴马州杰斐逊县的史蒂夫·布什来说,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可能不那么有趣。杰斐逊县近几年来一直在破产边缘徘徊。2011年6月,县政府为缩减开支解雇了547名雇员,而布什不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不到5个月,杰斐逊县政府也破产了。这是1978年《美国破产法》颁布以来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地方政府破产。
-
位于标题位置的“县政府也破产”,结构紧凑凝练,所表达的内容却很丰富。受众看到这条标题,首先会想到,县政府应该是非常有保障的一个机构,不同于公司或者其他营利性质的企业,怎么也会破产?这与受众所熟悉的县政府是大有差别的,于是吸引受众进一步阅读。而正文中,则用了传统的也字句来替代,“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不到5个月,杰斐逊县政府也破产了”。
-
2. 先导性成分语境化
-
传统也字句通常由两个小句组成,“也”用在前后两个小句,或只用在后一小句。②比如“不仅王老师教数学,李老师也教数学”。“如果你去北京参加会议,我们也去北京参加会议”。“也”字以外的分句携带已知信息,“王老师教数学/你去北京参加会议”,并由“也”字引导出具有类同的动作或性质的未知信息“李老师也教数学/我们也去北京参加会议”。
-
“X也Y”构式没有前提句,可以不依附于其他成分而被自由使用,③是一种凝练的固定格式。我们认为,其包含的已知信息是人们已经熟悉的事物,是共知的背景知识,所以在标题的版面空间里就不再出现,而被预设成语境的一部分。比如“大学也开家长会”, 可以理解为“过去只有中小学开家长会,现在大学也开家长会”。“也”前面的先导性成分已经在压缩的过程中被省略掉,成为语境的一部分。
-
(12)曲线回家也方便/天津女排赢球也郁闷
-
上例中某些像假如、如果、即使、虽然等这样的关联词语,也不需要出现,受众完全能理解后面的内容,因而关联词语的前一部分也被语境化,帮助受众推导出“言外之意”(超越字面的意义)。
-
3. 主语(行为主体)与谓语(行动或者性状)的反常化
-
传统也字句表示的是从两事对比中得到的一种感性认识,①比较的结果是两事相同或类同。《现代汉语八百词》将其分为“主语不同,谓语相同或同义”、“主语相同,谓语不同”等五种,主语和谓语搭配所呈现出的语义是客观事物的常态,行为主体的行动或者性状是正常的且符合人们对事物已有的认知。实际上,X包含着一个语义特征网络,这个网络存在于人的认知系统中,它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Y只是X语义特征网络中的一个分子,X随时可以体现Y特征。
-
而“也”字构式中,主语和谓语却是超常搭配。这里的Y并不在X的语义特征网络里,X一反常态,具备了原本不该具备的Y特征,或者发出了反常的Y动作。
-
(13)“圣诞老人”也追星
-
正常认知系统中,圣诞老人的最合理自然的动作应该是发礼物,而这里却做出了与其非常不相符的追星举动。这一搭配反差极大,能够迅速吸引受众的眼球,实现了语用效果的最大化,极好地实现了新闻标题语言的功能。
-
在此基础上,我们具体考察了“X也Y”构式“反常化”的句法表现:
-
1. 主语(行为主体)X与动作性谓语Y的反常化
-
表示行为主体的X与表示动作的Y,分别对应于不同的语义网络,X不该是Y的发出者,Y的行为主体也本不是X。但在这里X与Y的搭配,突破了人们原有的认知系统,产生出强烈的反差效果。
-
(14)动物也送礼
-
正文:……按照蜘蛛中的规矩,雄蜘蛛想和雌蜘蛛幽会,必须带上一份聘礼,礼物通常是一只其他小昆虫(如被雄蜘蛛用毒汁麻醉了的苍蝇)。有了这份用蛛丝包装得漂漂亮亮的礼物,雌蜘蛛会变得稍微温和一点,并乐意交配。
-
送礼这一动作,本应是人类独有的行为,在这里,却由动物发出,这样的反差很容易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
-
2. 主语(行为主体)X与性状性谓语Y的反常化
-
表示客观事物X与表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Y,同样分属于不同的语义网络。X原本该具有的性质或状态发生变化,变化的结果即是Y。这一变化反常于客观事物X的常态,出乎于受众的意料之外。
-
(15)老年手机也智能
-
正文:“伏枥堂”推出的中老年智能手机,不仅外观上时尚大气,更重要的是搭载了创新的简易智能老人操作系统。
-
一般说来,手机市场上针对老年人推出的产品都是仅仅具有拨打接听电话、大屏幕显示的简单功能,而此处“老年手机”与“智能”的非常态搭配,挑战着人们的想象力,也更大限度地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
-
“X也Y”构式中主语和谓语的反常搭配产生了强烈的新鲜奇异效果,使人们对熟悉的客观世界重新认识和思考,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探新寻奇的心理,另一方面也使得信息迅速传播开来,因此,新闻标题的特殊性为这类构式提供了生产-传播的广阔空间。
-
四、 结论
-
综上所述,“X也Y”构式是信息爆炸时代语言生活变化的产物,主要分布于新闻标题语言中,与传统“也”字句相比,在标题中出现具有相当高的合语法度,却几乎不可以出现在正文中。通过对大量语料的考察对比,我们发现,这一构式不但依赖于“也”这一副词而具有激活预设的语用功能,并且以三个鲜明的特征而独具风格。科学的研究需要科学的方法,语言的变化是社会生活变化的一面镜子,语言使用中的变化方式是与广泛的社会文化过程联系在一起的,由此,将语言分析作为研究社会变化的一种方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①本文所指的“构式”,同Goldberg在其专著《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中提出的“构式”概念一致。参见:戈尔德伯格.构式: 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M].吴海波,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
①胡范铸.试论新闻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J].修辞学习, 2006(1).
-
①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1980: 595.
-
①张云峰.“美女也愁嫁”中也字的逆接[J].修辞学习.2008(1).
-
②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1980: 595.
-
③王胜美, 杨大磊.含有触发隐含项的“X也Y”结构探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10(3).
-
①杨亦鸣.“也”字语义初探[J].语文研究, 1988(4).
-
参考文献
摘要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新的语言现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生产传播,一系列流行构式陆续涌现。本文侧重探讨近年来非常流行的“X也Y”构式,分析其分布特点;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指出该构式与传统也字句的区别,并对其句法表现进行了分类。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 life, the fashion constructions have been producing and spreading overwhelmingly. Aiming at analyzing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fashion construction “X ye(also) Y”, it will b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entences with “ye”, then to revealed the differences from them. Furthermore, the “X ye Y” has divided into 2 kinds which is depend on the different syntactic fea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