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经指出: 21世纪是一个知识驱动(Knowledge-Driven)的社会,根本的经济资源不再是物质、劳动和资本,而是知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M.Romer)1986年提出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并创造新的机会,因此,创意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①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创意能够产生裂变效应,一盎司的创意可以带来无穷的经济利益和商业奇迹。”20世纪末21世纪初,发达国家争相出台了推动创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计划,带来了创意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空前繁荣。创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新主体,其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规模日渐增大,在市场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和网络化高度发达的环境中,创意企业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影响越来越重要。因此,对创意企业管理问题的研究也就成为一个热点课题。
-
一、 创意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
创意企业概念提出首先来源于实践领域,以英国政府1997年成立的“创意企业特别工作小组(CITF)”以及1998年发布的《创意企业图录报告》为标志。该《报告》将创意企业定义为源自于个人创意、技巧和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力的产业。理论上,美国经济学家Caves(2000)将创意企业定义为提供具有广义的文化性艺术性或者仅仅是娱乐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①英国经济学家John Howkins(2001)认为创意企业是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即围绕着专利、版权、商标设计四大类知识产权形式的相关组织构成了创意企业和创意经济。②Chris Bilton和Ruth Lear(2002)从文化的角度认为,创意企业是生产“符号产品”的企业。③Richard Caves(2004)从创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特征的角度出发,认为创意企业是提供具有广义文化、艺术或仅是娱乐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其经济活动会影响文化、艺术和娱乐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与价格。④
-
创意企业最显著的特征是鼓励个人创造力的无穷释放, 这种释放创造了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需求。⑤创意企业与其他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其生产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文化内涵和精神属性。从这个角度出发,创意企业可以理解为专门向消费者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及其服务的企业。⑥在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中,创意企业承担着集成创意并创造价值的责任和使命,是创意价值的裂变器。⑦创意企业是知识高度密集的产业,因此,从这个角度,可以将创意企业看成是高度专有的具有再生能力知识的仓库。⑧综合来看,创意企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为保障,以营利为目的,按照商业运作方式进行创意产品和服务创作、生产和销售的经济组织。⑨
-
创意企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意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其所拥有的创意人员及其创意。⑩创意企业是知识高度密集的组织,这些知识栖息于创意人员的大脑中。在创意企业中,知识型员工常常成为创意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要素,甚至超越有形资产为创意企业创造更多的竞争力。⑪(2)创意企业中创意工作流程具有非程序化的特点。创意工作没有固定的工作流程,创意人员从事创造性的知识工作,其工作过程往往没有非常固定的步骤和程序,呈现出较大的主观支配性。(3)创意企业的组织结构一般趋向于扁平化。不少创意企业构建了“平台式”的运作模式。平台制适合用于降低创意产生过程的不确定性,有效缩短创意企业价值链周期,从而降低企业的交易费用,实现更大的盈利。⑫
-
二、 创意企业的管理问题
-
1. 人员管理问题
-
创意企业的核心人员一般包括艺术创意人员、设计创意人员、策划创意人员、市场创意人员、管理创意人员等,他们负责创意产品和服务的研发设计,尤其是“超级创意核心”——艺术家往往特别强调创意工作时的绝对自由和独立,因此其工作特点呈现出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难以监督、控制和考核。如何管理创意人员,发挥其最大的工作效率是创意企业管理的一个难题。
-
2. 成本管理问题
-
创意企业中人力成本、研发成本和宣传成本等在总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前期投入巨大,因此,隐藏的投资风险也就很大。在满足市场需求,生产顾客满意的创意产品的前提下,如何控制成本是创意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
3. 知识管理问题
-
创意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会随着共享而增加。但仅仅拥有知识并不能创造价值,知识只有在用来提升企业的运营价值时,才能成为一项有用的资产。在提升价值的过程中,创造知识和拥有知识都没有运用知识重要。实际上很多领先企业面临知识泛滥的问题,很多创意企业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能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付诸实施。①
-
4. 流程管理问题
-
创意企业成员的知识大多具备以行动为基础的,反而常常难以用语言描述主体是如何行动的,即高度集成的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②创意产品的设计中,灵感和创意不是在流程化的过程中产生的,而是具有偶发性特点,可能发生在任意的时间和场合,因此,对创意企业员工的工作过程很难进行规范化。
-
三、 零度空间下创意企业的组织模式构建
-
(一) 零度管理思想
-
在知识经济兴起背景下,2003年荷兰学者弗兰克·莱坎·德普雷、勒内·蒂森在《零度管理》一书中首先提出了零度管理的思想,他们认为,在传统经济中,零代表虚无,在知识经济中,零代表一切。零度管理的目标是建立“软性组织”,以零心态构建零度空间组织,提高集体智慧。零度管理包含8个方面:零物质、零时间、零差距、零滞后、零管理、零障碍、零排斥、零技术(见图1)。零度管理的这8个方面是真正帮助企业解决现有矛盾的制胜法宝,鼓励人们抛开心中的束缚,勇于打破传统,超越组织界限,接受全新挑战。
-
图1 零度管理思想③
-
(二) 基于零度管理的创意企业特点
-
零度管理思想要求组织必须灵活、迅速、适应力强, 企业应该在应变管理中取胜,基于此的创意企业具有如下特点:
-
1. 无形资产主导。
-
零度空间组织强调零物质的概念,有形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逐渐被无形资产取代,无形资产成为成功的关键。创意企业是知识高度密集的组织,创意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是创意人才和创意,物质不再是必不可少的资源,创意企业中几乎没有存货资源,但有着雄厚的无形资产,是力图实现“零物质”的企业。
-
2. 软性组织。
-
传统组织是官僚式的“强势组织”,组织中等级、界限、分工、流程和运作标准都是固定的,员工的职责、关系和行为都是确定的。创意企业由于其人员性质和管理特点,更适合采用软性组织的管理方式。软性组织的特点是更加灵活,没有明显的等级、界限、标准,员工的角色、关系和行为都不是固定的,而是灵活可变的。当组织变得没有界限、更加灵活后,就成了软性组织。
-
3. 知识共享和知识运用系统。
-
知识就其本身而言意义和作用都不大,知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通往目标的手段。知识只有被运用才有威力。①知识驱动为特征的创意公司的优势在于将已有的知识转化为创意融入新产品或服务中,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创意企业必须拥有一个能够持续不断将知识转化为创意的系统和机制,将知识转化到产品或服务中去,变成顾客真正需要的东西。
-
4. 网络技术平台。
-
信息技术对企业经营方式影响极大,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电话会议、即时通讯工具、ERP系统等沟通媒介和管理工具的推陈出新,助推了企业运作和响应的零时间反应和零滞后管理。因特网将成为连接企业流程、系统和人员的基础结构,从而帮助企业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同时,在云技术背景下,顾客的基础数据和需求数据都得到了深入的挖掘,帮助企业降低了外部的交易成本。
-
(三) 零度空间下创意企业知识共享平台
-
创意企业所提供的设计、理念、艺术享受、创意服务等,蕴含着大量的知识和文化的内容,因此,创意企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也被看成是高度专有的具有再生能力的知识仓库。②关祥勇认为,创意企业作为一种专业化分工和合作的协调机制,是知识的创新者和使用者,也是携带知识的复制者与外界环境进行互动的互动者。③本文试图从企业实践和应用角度进行研究和探索,融入零度管理思想,构建适合创意企业运作和发展的知识共享平台。
-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突破不仅改变了知识传播的方式、速度和效率,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而且使知识共享变得近乎零成本,大大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共享,为创意企业构建知识共享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创意企业知识共享平台总体上可分为两大功能模块:信息搜集整合功能模块、知识融合和运用模块,如图2。
-
图2 创意企业的知识共享平台
-
在信息搜集整合功能模块,汇集来自顾客、供应商、服务商、中介机构、咨询机构、竞争对手等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和知识,将信息进行有序排列和归类,形成初级知识库。创意人员所拥有的灵感和创意,也通过该模块随时记录和保存下来,以便日后利用。
-
通过知识融合与运用模块实现信息共享、协调互动和创意设计等功能,实现对知识的解构和重构。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知识的自由分享和组合,承担创意孵化器的功能和作用。
-
(四) 基于零度空间思维的创意企业“平台式”的运作模式
-
1. 互联网思维CBMCE模式。
-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的不断深入,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互联网在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方式和消费思维。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出更加清晰化、多样化、动态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以品牌社群为载体的消费者与企业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深入。因此,企业需要对传统的思维模式做出改变,适应大规模定制时代的到来。由此产生了互联网思维的概念。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对市场、用户、产品乃至整个商业生态重新审视的方式,体现的主要是注重“以用户为中心”,强调信息在生产、交换和传播中的价值。①互联网思维代表着一种快速变化、快速反应的信息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CBMCE模式是一种以消费者为起点和中心,围绕消费者需求进行市场培育和产品开发、生产,并将消费者关联起来,进行深度需求挖掘的产品和企业运作模式,如图3所示。
-
图3 互联网思维CBMCE模式②
-
2. 创意企业平台式运作模式。
-
由于创意企业的风险相对比较高,创意企业一般获得的外部资本相对较少,因而,其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多数创意企业一般是小型的甚至是微型的。关祥勇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详细研究了创意企业和创意企业共同演化的理论模型,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创意企业的演进规律,并指出现阶段我国创意企业尚处于有认识、有基础、有条件、有亮点的初级阶段。③这也说明我国创意企业的发展还存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因此,本文试图研究创意企业经历初级阶段发展后,从创意企业资源整合发展的角度,构建进入成长期的创意企业有效运作的发展模式。
-
互联网环境给创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创意企业的运作需要借助互联网思维模式来降低运作风险、提高产品研发的成功率、培育和激发消费者需求,同时结合零度管理思维,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图4是基于互联网思维模式和零度管理思想下的创意企业运作模式图。
-
图4 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创意企业平台式运作模式
-
创意企业平台式运作模式可以归纳为如图4所示的“一个核心平台,四大支撑模块”的运营模式。构建创意企业的知识共享平台是创意企业运作的一项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内容。核心平台即创意企业的知识共享平台,通过该平台对接顾客需求管理、研发设计、运营管理和综合管理模块。实现从顾客需求到创意设计和生产运营的零时间、零滞后响应。四大支撑模块:(1)需求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在于实现对顾客需求的培育、管理和维护。包括通过培育消费社群对消费者需求信息反馈的收集和整理,促进消费者参与产品设计和体验,促进产品从概念到实现的转化。(2)研发设计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创意产品的设计,通过知识共享平台反馈的顾客需求,甚至可以通过实时与消费者互动来设计更具个性和创意、与顾客需求更加吻合的产品,从而确保所生产的创意产品与顾客需求的零差距。通过知识共享平台将消费者、竞争者、供应商等资源和信息充分融合到创意产品的设计中,实现研发设计的零排斥。(3)运营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及时高效地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通过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与知识共享平台对接,快速寻找符合要求的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确保实现零物质、零技术的管理和运营目标。(4)综合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内部管理协调和运作支持。职能支持部门也需要通过平台了解从需求到设计生产中每一个过程和状态,优化内部管理和运行流程,保证内部运营的零障碍,实现零管理的目标。
-
(五) 零度空间创意企业的组织结构重塑
-
在如今网络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环境下,信息变得越来越透明和容易获取,信息不对称的壁垒逐渐被打破。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需求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和多样化,线上购买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为适应消费者变化的需求和消费方式,传统的组织结构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模式下企业的运作需要。正如海尔集团张瑞敏提出,海尔的目标是要变成一个平台化的海尔,企业资源都要围绕着用户需求来配置,每个员工都要成为“创客”。创意企业的重要特征就是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创意产品,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催化了创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图5是在平台式运作模式下的创意企业的组织结构。
-
图5 创意企业的组织结构图
-
传统的权责架构组织中过于清晰的权责分工影响了组织内部的沟通交流、知识共享等,阻碍了组织的进步和发展。对于依赖无形资产的企业,事必躬亲的管理是行不通的,放手式管理才是管理准则。创意企业组织结构应具有显著的扁平化和灵活性的特征。图5所构建的创意企业组织结构,在总办下设业务系统、顾客平台系统、运营平台系统、知识共享平台系统、研发平台系统和职能部门系统,六大平行系统共同协作提供企业运营的所有资源。每一项具体的业务运作以创业中心的形式运行,创业中心是一个团队式的业务单位,团队可以越过职能障碍,帮助企业更集中精力关注如何使顾客满意。①创业中心采用的是矩阵式的组织结构,从其他各个平台(顾客平台系统、运营平台系统、知识共享平台系统、研发平台系统和职能部门系统)调集资源来共同完成业务所需的资源配置。任务完成后,各支持平台便可撤回相关资源,支持其他项目。这种网络形式的组织通常采用的是非正式的、柔性的控制和协调机制,具有目标一致、知识共享、无地域限制、工作共享、决策共享、相互信任、责任分担、步调一致、成果共享等特点。可以较好的解决艺术家创意和管理工作关系的冲突,目前正被越来越多的创意企业所采纳。②
-
四、 问题与建议
-
本文构建了零度管理思想指导下的创意企业运作模式和组织结构模型。既是对零度管理思想在创意企业运作中的具体应用研究,又是对创意企业运营模式的探索和思考。在理解和运用本文所构建的创意企业运作模式和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1. 全面认识并发挥创意企业知识共享平台的作用。
-
创意企业知识共享平台是汇集了大量创意元素、待实现的创意、各种支持技术、资源、资讯、消费者需求等综合的信息平台,可以通过云技术来实现和管理。其最主要的功能目标是促进知识最大限度的利用,推动知识的运用和转化。知识驱动型公司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将现有的知识融入新产品或服务中,为消费者和企业创造价值。当企业明确懂得知识本身永远不是目的而只是通向目标的手段时,企业才能向零度空间迈进。③因此,创意企业成功的关键依赖于持续地将知识转化为创意的过程,而新的创意应该是顾客真正需要的东西。
-
2. 创意企业需求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
本文所设计的创意企业运作模式是基于互联网思维模式运行的。互联网思维模式将培育消费社群运作的起点(如图3),消费社群的培育和管理也是创意企业需求管理的核心内容。小米公司就是通过建立自己的论坛,起初定位于发烧友极客圈子,培育铁杆粉丝,打造目标人群喜欢聚集的平台,并通过发展培养意见领袖来为自己的品牌和产品无形代言。对新产品在粉丝圈内小范围测试,对产品进行改进。正如小米公司的总裁黎万强透露,小米手机三分之一的改进建议来自于用户。①
-
3. 创意企业零度空间组织的管理。
-
零度空间组织的4个特征是:网络、伙伴关系、群体和信息技术。②创意企业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零度空间组织,需要通过这4个方面来打造。成功实现零时间、零物质、零差距、零滞后、零管理、零障碍、零排斥以及零技术的目标。首先,创意企业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网络化组织,必须做到:具有组织中每个人都能理解并接受的共同目标;组织中各种知识和经验处于充分的共享状态;工作过程和内容的透明和共享;建立充分的工作信任机制;保持工作中处理问题的步调和优先顺序一致;成果共享。其次,创意企业要面对一个灵活和不断变化的伙伴关系。企业的重点不应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要通过伙伴关系确保随时随地能够获得所需的知识。这种灵活的伙伴关系能够帮助企业开拓新的市场、降低研发和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开发新的技术、建立新的标准等。第三,创意企业要建立起不受任何现行结构制约的知识群体。能够实现在日常的信息和知识交流中发现价值。为志趣相投的人提供一个沟通平台,给成员创造一种归属感,实现自由、自愿交流和创新。当然,这也需要培育好的主持人来引导大家的交流。第四,建立完备可靠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这是所有创意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创意企业实现零度管理的保证。
-
①P.M.Romer,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 94(5) : 1002-1037.
-
①R.E.Caves, Industries: Contr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
②John Howkins, The Creative Economy: 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 London: Penguin Books, 2001.
-
③Chris Bilton and Ruth Leafy, “What Can Managers Do for Creativity? Brokering Creativity in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 2002, 8(1):49-64.
-
④Richard E.Caves, Creative Industries: Contr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
⑤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企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 2006(11): 5-13.
-
⑥李向民,王萌,王晨.创意型企业产品特征及其生产决策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5(7):112-118.
-
⑦田亚平,李卓华.创意企业管理创新的新视野[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0(6):37-41.
-
⑧孙斌,蔡华,陈君君.创意企业内外部知识共享与创新整合发展机制[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10): 105-109.
-
⑨关祥勇.创意企业与创意企业的共同演化研究[D].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
-
⑩孙斌,蔡华,陈君君.创意企业内外部知识共享与创新整合发展机制[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10): 105-109.
-
⑪R.Florida, “Cities and the Creative Class”, City and Community, 2003(3):3-20.
-
⑫胡泓媛,皮圣雷.创意企业“平台制”模式的交易费用逻辑分析[J].商业时代, 2012(29): 88-90.
-
①(荷)弗兰克·莱坎·德普雷,勒内·蒂森.零度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
②孙斌,蔡华,陈君君.创意企业内外部知识共享与创新整合发展机制[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10): 105-109.
-
③(荷)弗兰克·莱坎·德普雷,勒内·蒂森.零度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
①(荷)弗兰克·莱坎·德普雷,勒内·蒂森.零度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
②孙斌,蔡华,陈君君.创意企业内外部知识共享与创新整合发展机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0):105-109.
-
③关祥勇.创意企业与创意企业的共同演化研究[D].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
①什么才是“互联网思维”[J].传媒观察, 2014(6): 64.
-
②资料来源:http://www.beewonder.com/Contents/WikiShow/1385.关
-
③祥勇.创意企业与创意企业的共同演化研究[D].西北大学, 2011.
-
①(荷)弗兰克·莱坎·德普雷,勒内·蒂森.零度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
②关祥勇.创意企业与创意企业的共同演化研究[D].西北大学, 2011.
-
③(荷)弗兰克·莱坎·德普雷,勒内·蒂森.零度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
①资料来源:http://www.beewonder.com/Contents/WikiShow/1385.
-
②(荷)弗兰克·莱坎·德普雷,勒内·蒂森.零度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
参考文献
摘要
创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新主体,在市场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如今信息化和网络化高度发达的环境中,创意企业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影响越来越重要。本文在对创意企业概念特征以及管理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零度管理思想,即零物质、零时间、零差距、零滞后、零管理、零障碍、零排斥、零技术,对创意企业的运作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创意企业平台式运作模式,此模式基于互联网思维实现了从顾客需求到创意设计和生产运营的零时间、零滞后响应。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创意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较好地解决了艺术家创意和管理工作关系的冲突,最后对创意企业零度空间组织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建议。
Abstract
As the new principal part of market economy, creative industry occupie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status in market, especially under current highly developed information and networking situation, the economic status and social impact of creative industry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reative industry’s concept characters and management issues,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Zero Management theory, which includes Zero Matter, Zero Time, Zero Value Gap, Zero Learning Lag, Zero Management, Zero Resistance, Zero Exclusion, and Zero Tech, to analyze the operation character of creative industry, and builds platform-like operation pattern of creative industry, which achieves Zero Time and Zero Learning Lag response that is from customer demands to creative design and production based on internet thinking. On that basis, this paper redesigns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creative industry, successfully solves the conflicts between artists’ creativities and management, and finally raises suggestions for critical problems of zero space organizations of creative 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