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美两国利益联系日益紧密,现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实现历史性会晤。2015年9月22日至9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奥巴马邀请再次对美进行国事访问,访问的成果涵盖5个领域涉及49项,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方面达成重要共识,美方欢迎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中国投资者赴美投资,承诺对其保持开放的投资环境并给予与其他国家投资者同样的待遇,这为中美投资合作创造了更加开放和竞争的局面,为中国企业赴美投资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
一、 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现状
-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地之一,中国与美国的经贸交流合作主要表现为吸引美国企业来华投资,在对外直接投资中中国一直处于弱势。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领域逐渐拓宽,方式日趋多元。2016年年初,长期跟踪研究中国对美国投资的美国荣鼎咨询公司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见图1):从2013年开始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连续3年突破百亿元大关,2015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额达到157亿美元,这与2008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不足10亿美元相比,增长速度可谓惊人。2015年全年中美共完成171宗投资交易,其中并购投资数量达103宗,投资额达140亿美元,占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额近九成;实现绿地投资18亿美元。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存量累计达到466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或将达到1000~2000亿美元。
-
资料来源:美国荣鼎咨询公司(http://rhg.com/notes/chinese-fdi-in-the-us-2015-recap)
-
图1 2005~2015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流量(单位:百万美元)
-
在投资方式上,中国企业在对美直接投资中更倾向于选择兼并收购的方式。在投资项目的数量上,2014年以前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中选择绿地投资方式的数量多于选择兼并收购方式的数量,但从总投资额看,以兼并收购的方式进行的投资总成交额高于绿地投资。2014年前之所以较多地选择绿地投资,这与投资的行业分布有关,之前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农业和食品、娱乐服务业以及能源等领域;2014年开始中国对美直接投资更多的集中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等高科技领域,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对美投资和并购业务中,兼并收购的方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兼并收购能快速打开东道国市场,获取美国企业先进的技术、品牌、营销手段等战略资源。投资是中美双方增强交流互信的桥梁,近年来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规模虽有扩大,但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还很不相符,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占美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比例不足1%,中国对美直接投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在投资主体上,私营企业是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主力(见图2)。中美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存在较大差异,这为中国私营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4年,中国76%的对美投资项目和81%的对美投资额度都来自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的投资较少。2015年国有企业对美直接投资仍然较弱,但是中航6亿美元收购汽车供应商Henniges这一项目使得国有企业对美直接投资在2015年前3季度中国对美直接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上升到22%,国有企业对美直接投资有所发展。私营企业在对美直接投资中着眼于技术、品牌以及消费者相关资产,2015年前3季度私营企业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例仍高达78%。
-
资料来源:美国荣鼎咨询公司(http://rhg.com/notes/chinese-fdi-in-the-united-states-q4-and-full-year-2014-update)
-
图2 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主体及投资类型分布
-
从具体投资行业看,2013年以前,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能源领域,2013年中国对美国农业与食品、能源等领域的投资规模最大。2014年联想以29亿美元兼并收购摩托罗拉公司使得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成为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最多的领域,截至2014年第4季度中国对该领域的投资达到57.5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在美投资总额的约48%;房地产业是2014年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的第二大领域,投资金额达到3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22亿美元的投资增长了42.9%。2014年中国企业对美国能源业投资规模降至3.3亿美元,创5年来新低,但预计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将为中国企业今年参与美国能源业并购交易提供更多机会。据美国荣鼎咨询公司最新公布的2015年度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更为多元化,投资涉及房地产及酒店服务业、金融与商贸服务业、信息、通信与技术、汽车制造业、制药与生物技术以及娱乐等众多领域,其中服务业成为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核心部分,占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总额的2/3。纵观近年来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已经开始从以国有企业对能源为主的直接投资向以私营企业对服务和高技术产业为主的直接投资转变,已经从产业链的中低端开始向中高端或高端过渡,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不断优化升级。
-
数据来源:根据美国荣鼎咨询公司统计数据整理
-
从投资地区分布看(表1),2000年到2014年间美国各州获得中国投资超过50亿美元的有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和北卡莱罗纳州,紧随其后的是伊利诺伊州和纽约州。如今,中国公司在美雇用员工人数超过8万,而在2010年,这一数字只有1.5万。中国公司在北卡罗莱纳州总共雇用1.5万人,这一数字领先全美。据CNBC统计,北卡莱罗纳州最大的中国雇主是双汇国际(2013年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其次为联想集团(2005年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而在加利福尼亚州,百度、华为、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以及深圳新世界地产集团创造的就业岗位较多。
-
二、 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一) 灰色关联分析法
-
灰色系统理论(Grey Theory)是一种系统科学理论,意图利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去寻求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数值关系。对于两个系统(实际操作中称为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在系统发展过程中若两个因素变化的趋势具有一致性,即同步变化程度较高,则二者的关联程度较高;反之,二者的关联度较低。灰色关联分析法根据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亦即“灰色关联度”)来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对于系统发展变化态势提供了量化的标准,在动态历程的分析中比较适用。此外,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样本容量和数据规律性的要求较低,不会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情况。
-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
第一步:确定分析数列。首先需要确定比较数列和参考数列,参考数列能反映系统的行为特征,而比较数列通常是一些能够影响系统行为的因素。第二步:对确定的数列进行无量钢化处理。为了保证分析的全面性,运用灰色关联法进行研究时比较数列涉及到的因素通常较多,但各因素的物理意义不同,量化标准也不一定相同,这样比较起来相对麻烦或者根本不具有可比性,得出的结论也缺乏科学性。因此,在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前,一般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无量钢化是灰色关联法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本文采用初值化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
第三步:计算两极最大差与最小差。计算两极最大差与最小差的前提是求出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之间的绝对差。
-
△min表示两极最小差,△max表示两极最大差,△min和△max为两层式取绝对值中最小值(最大值)的计算,第一层先分别由各比较数列曲线上的每一点与参考数列上的每一点的绝对差之中取最小值(最大值),然后再在这些值中选最小值(最大值)。
-
第四步:求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各具体指标间的关联系数。一个参考数列通常有若干个比较数列(i=1,2,3…m),而且各比较数列又包含若干具体的指标,各个时刻(即曲线中的各点)各比较数列中的具体指标与参考数列的关联系数可由下列公式算出:
-
在公式(5)中,ρ为分辨系数,一般在0~1之间,通常取0.5。
-
第五步:计算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的灰色关联度。关联系数是参考数列与各比较数列具体指标关联程度值,结果不止一个,信息较为分散。出于研究整体性分析的考虑,需要将各个时刻(即曲线中的各点)的关联系数集中为一个值,即求其平均值(本文使用移动平均值)作为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间关联程度的数量表示,关联度计算公式如下:
-
在公式(6)中,λ表示各指标所占权重,表示各具体指标与参考数列之间的关联系数。
-
(二) 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
1. 确定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
-
由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效应具有滞后性,本文选择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存量作为参考数列,更有利于从长期角度研究影响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关键影响因素,设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存量为X0,选择2005~2014年的年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
比较数列的选择,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众多,本文从东道国的角度基于宏观、中观、微观对影响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因素进行分析。宏观层面包括市场因素X1、基础设施因素X2、制度因素X3、贸易因素X4、投资集聚因素X5,中观层面包括产业结构因素X6、行业发展因素X7,微观层面包括劳动力因素X8、技术因素X9、企业运营因素X10。此处影响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因素和下文具体指标的选择参考了高欣(2011)“中俄投资合作问题研究”一文中对中俄投资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
-
2. 具体指标的选取
-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
3. 灰色关联度的计算
-
本文从10个方面共48个具体指标研究影响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因素,为了提升研究的科学性,文章在求得各指标与参考数列的关联系数之后,对其进行降序排列(见表3),将各指标在所有指标中所处的位次做为该指标的权重,关联系数越大,排序的位置越靠前,说明该指标所占的权重越大,相应地在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中所产生的影响也就较大。
-
数据来源: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数据计算整理
-
由于单一指标与参考数列之间的关联系数较为分散,缺乏整体性,无法客观地反映某一因素对与中美直接投资的具体影响程度。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在求得各指标与参考数列之间的关联系数及排列位次之后,将各指标关联系数和权重带入加权移动平均公式,即公式(6),计算出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然后进行降序排列,得到的结果如表4,这一结果可以反映各影响因素对于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影响程度。
-
数据来源:根据表3数据计算整理
-
三、 影响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
-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4)可以得到,影响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因素中居于前四位的因素包括贸易因素、行业发展因素、基础设施因素和市场因素。
-
(一) 贸易因素
-
贸易与投资之间具有密切联系,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小岛清(1981)运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发现对外投资与贸易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那么,中美贸易水平将直接影响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预期。在贸易因素中,美对中贸易依存度、美关税及其他进口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美国际贸易税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在所有指标中分别排第4、5、6位,可见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以及美国在贸易方面的税收制度对中美直接投资具有重大影响。
-
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在经贸领域的投资合作不断加强。2014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237074万美元;中美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188912万美元,是上年同期的2.11倍。美国也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中国对美直接投资起步较早,起初发展缓慢,2005年以后中国对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根据美国荣鼎咨询公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存量达到466亿美元,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金融、服务业、信息、通信与技术、生物技术以及娱乐等多个领域。
-
(二) 行业发展因素
-
东道国产业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资国对其进行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发达的经济体,技术先进,生产力水平高,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还处于国际分工的中低端,因此在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中更倾向于选择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学习国外先进的而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从表3可以看出,在行业发展这一影响因素中,美信息通信技术产品进口占商品进口比重、美能源净进口占能源使用量的比重、美高科技出口占制成品出口三项指标分别位列第7、8、9位,而美国农业原材料出口(进口)占商品出口(进口)的比重,制造业出口(进口)占商品出口(进口)比重排序相对靠后。由此可知,美国高科技产业对中国的投资吸引力较大。从近年来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也可以发现,2014年信息和通信技术是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最多的领域,占当年中国对美投资总额的约48%。2015年对房地产与酒店服务业以及金融与商业服务业的投资所占的比例较大,服务业成为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
-
(三) 基础设施因素
-
基础设施是外商在东道国直接投资的基础保证,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和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优越。虽然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基础设施并不直接产生收益,但东道国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能降低投资成本,弱化投资风险,增强投资的吸引力。在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因素具体指标中,美铁路长度和货柜码头吞吐量居于第1位和第3位,是影响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主要指标。
-
(四) 市场因素
-
市场因素中东道国市场规模、市场开放程度、消费水平以及物价水平都是吸引外商投资的主要原因。美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发达的经济体,2005年美国生产总值130937.26亿美元,到2014年达到17419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3%;2005年,美国人均GDP为4.43万美元,到2014年时达到5.46万美元。美国日益扩大的市场规模吸引着中国不断扩大对美直接投资力度。此外,美国整体的市场开放程度较高,据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IFC)最新公布数据显示,美国整体营商环境在全球183个经济体中排名第4位,仅次于新加坡、中国香港和新西兰;美国还与多个合作伙伴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外国投资者可借由美国更便利地进入相关国家或地区市场。市场因素中消费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达程度的指标,东道国的消费水平通常会影响投资国对其具体投资领域与投资程度的规划。在文中所列的各项具体指标中,美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这一指标与中国对美国投资存量的关联系数位列第2位,直接影响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型国家,储蓄率低,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较高,扩大的消费需求为外商直接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
四、 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建议
-
(一) 加快中美双边投资协议谈判,构建良好的中美投资环境
-
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中美双方的投资与贸易往来至关重要。中美两国在制度、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别。美国作为联邦制的国家,联邦政府和地方州政府之间的关系相对独立,对待直接投资通常也持不同的态度:出于国家安全等因素的考虑,联邦政府会限制外国资本的进入,而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对外国资本进入大多持欢迎态度,甚至还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中央与地方在针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上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投资者在投资前对投资环境进行深入了解,对投资环境研究不够深入透彻,很可能会导致投资的失败。因此,中国企业在赴美投资前应了解清楚美国各州各地针对对外投资的具体政策,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投资区位。
-
此外,截至目前,中美双方关于投资协议的谈判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保护两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权益,两国政府应协力推动中美双边投资协议谈判向前推进,为双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提供依据和保障,努力构建良好的中美投资环境。
-
(二) 了解投资目的地产业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与投资方式
-
熟悉了投资环境,选择了最有利于自身的投资区位之后,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投资目的地的经济形势以及具体的产业发展状况,做好赴美投资的项目选择、可行性、风险性评估等前期准备工作,避免出现投资开始以后,由于成本过高、项目不可行等问题造成投资的中断。
-
在投资方式的选择上,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两种方式各有优劣,绿地投资能有效保护投资企业的商业秘密、巩固品牌,也会增加东道国税收和就业岗位,但筹备任务艰巨,是对投资者投资实力和跨国经营等能力的考验。相反,跨国并购能帮助企业在短期内获取目标企业的技术、品牌、销售网络等战略资源,但通常并购项目需要经过相关部门层层审查,在并购完成后还可能会面临资源整合、文化差异、人员安排等问题。因此,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对于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国际化战略不同的企业而言,投资方式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
(三) 双向投资均衡发展,推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
-
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具有双向性,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一方面向价值链的高端投资,目的是学习东道国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等以促进自身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发挥比较优势向价值链低端投资,目的是转移过剩产能,集中发展优势产业。中国产业发展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对外投资应该双向均衡发展,从目前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来看,2015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中有2/3的投资集中于服务业,这与以前以能源为主的直接投资相比,在对外直接投资在产业选择上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等各方因素,中国对美国进行直接投资既不能超越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盲目地进行高端产业对外投资,也不能长期停留在低端产业对外投资阶段,应在“渐进”与“突破”中寻求平衡,循序渐进地提高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层次,促进对外直接投资整体水平的提升。
-
(四) 发挥中国制造优势,弥补美国基础设施建设缺口
-
从总体上来看,美国的基础设施条件优越,国内公路和高速公路总里程651万公里,覆盖全国,境内有22.6万公里的铁路,航空、航运发达,电信市场广阔,技术先进。但近年来美国的基础设施事故频发,基础设施建设老化造成的巨大的缺口已经严重影响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实力。2014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发布拟重建美国的高速公路、铁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的计划。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中国制造的优势,弥补美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缺口。以“高铁”项目为例,中国高铁不仅在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等方面具备技术优势,而且在价格方面的优势也较大。2015年9月,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中方联合体与美国西部快线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美国西部快线高速铁路,全程370公里,连通拉斯维加斯到洛杉矶,这也是中国在美建设的第一个高铁项目,未来中国在对美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还有巨大的投资空间。
-
除美国以外,经济危机使得全球经济增速疲软,基础设施建设缺口成为全球投资缺口中最为明显的一部分,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也明确指出,弥补基础建设投资的缺口符合两国共同的利益,奥巴马总统也同意支持中国新建的融资机制,中美携手弥补全球基础建设投资缺口有利于减少国际贸易的不平衡,将助力未来经济增长。
-
(五) 树立“本土化经营”意识,满足投资东道国的市场需求
-
市场因素是影响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虽然大幅增加,但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企业还缺乏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必须准确把握投资东道国当地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构建属于自己的品牌,增强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美国作为一个典型的消费型国家,储蓄率低,居民的消费意愿强烈,面对日益扩大的消费需求,中国企业在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中应当树立“本土化经营”意识,将企业的生产、营销、人事等全方位融入东道国经济中,在产品制造、营销方式等方面要尽量满足当地消费者的偏好。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后,还应借助媒体、舆论的力量积极宣传企业赴美直接投资的目的和意义,积极融入当地社区,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美国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美国本土对我国企业的认可度。
-
美国和中国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两国关系无疑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加强两国之间经济合作,扩大彼此之间的投资不仅会增强中国企业的实力,而且会为东道国创造一定的就业岗位,会对东道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与此同时还将有利于世界整体的发展。
-
参考文献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与优化,企业兼并重组日趋活跃,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也不断加快,美国已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三大目的地。那么,中国企业该如何叩开美国市场,实现全球化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就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东道国角度对影响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加以确定,研究发现:东道国贸易条件、行业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市场发展程度以及企业运营等因素与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存量的关联度最高,是影响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增进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策略建议,以促进中美投资合作的长远发展。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economy rising to the high-end level, industrial structure gradually 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enterprises’ merger and reorganization becoming increasingly active, the "Going out" pac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s accelerating,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come the third larges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destination for China. Thus, how to open the U.S. market and realize the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 is becoming a problem worth thinking abou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n uses the 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China's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ost country.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host country's trade terms, industry development, infrastructure, market development degree and business operations have the closest relationship with the stock of China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is the key factor of it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China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promoting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investment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