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自媒体飞速发展,全民进入自媒体时代,微博、微信、QQ、知乎等自媒体平台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网络生活平台。“95后”以及刚刚步入大学的“00后”青年是自媒体社交平台的“原住民”。深处自媒体场域中的当代大学生出现了一些价值观认同的新特点,自媒体更彻底的交互性、即时性等优势,以及“共域性”与“超文本”等新特征,给了个体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时间、更充分的自由度去发布和接收多元的“话语”、“声音”和意识形态。自媒体空间的话语多元又驳杂,成为各类价值观“输出”和“形塑”的巨大平台和放大器,不可避免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和教育方式构成挑战,深度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
-
一、 自媒体空间话语冲突对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的挑战
-
自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的挑战远比其他媒介空间更为突出,主要源于自媒体空间更为强烈和复杂的话语冲突。
-
1. 自媒体话语冲突源于大众社会心理的投射,对青年价值观认同带来挑战
-
自媒体上话语呈多元化、冲突化特征,来自不同社会群体的话语交错、共时、同域发生,互相质疑又互相博弈,构成一个分离又零散的世界,主流话语体系难以统摄。
-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话语即权力”(Discourse is Power),“话语之所以产生权力,是因为其蕴含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素”。话语不仅是交流和沟通的符号,还体现了话语主体的权力关系,话语是浅在的外层,而内核是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自媒体空间话语冲突,其实质就是不同的话语主体在争夺话语权,体现了不同群体的身份差异、精神追求和族群文化的差异性,背后蕴含着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群体的冲突性话语同置于自媒体空间,谁都可以开微博、直播、设个人公众号、发布链接、视频等,放大、变形、夸张与歪曲,既创造了新的话语形式,如表情包话语、隐藏话语、反讽话语等,又成为各种现实话语体系博弈、交锋、抗争或者妥协的场域,相比现实生活世界有时更为白热化和具有颠覆性,有时更为隐蔽和具有迷惑性。
-
在这样一个时刻通过不同话语放送异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自媒体空间里,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认同是极为困难的。
-
2. 青年学生通过自媒体参与到话语权的争夺,却因价值观的认同困境无法真正掌握话语权
-
大学生处于活力充沛、追求新鲜、热情高涨的人生阶段,相比传统媒体,他们通过自媒体找到了一个最便于进行话语表达、政治参与、意见书写的平台,所以他们的自媒体行为极为活跃,积极运用自媒体参与话语权的争夺与表达。①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认同的摇摆期,自媒体语境又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带来“选择障碍”,所以他们在自媒体上的政治参与、话语表达和意见输出,很难真正掌握话语权,往往成为非主流话语的跟随者,或者成为主流话语的恶意否定者。这又进一步推波助澜了自媒体话语的冲突与交锋,引发了相比过去更容易激化的网络论战或群体性网络事件。自媒体话语冲突越激烈,价值观越多元,越需要一种主导性的价值观在话语上进行引领和弥合。
-
但是自媒体空间的价值观尽管种类多元,但并不是无限的,可供大众选择并且认同的价值观并不多。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总希望选择和认同一种价值观,否则就意味着无法找到归属感和存在感。说到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在现实世界里,在自媒体空间里同样有着正当性,12个美好的关键词是高势位的价值体系,它们既是大学生青年迫切需要树立的价值观,也是自媒体空间自身建设所需要的。能否让主流价值观在自媒体空间掌握话语权,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可以共筑一个清朗和谐的自媒体空间,弥合自媒体的话语冲突和矛盾,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
二、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特点
-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有哪些特点?大学生对高校运用自媒体开展价值观教育的满意度如何?本文基于“自媒体空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特点”调研,②试图解读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特点。调研发现,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普遍认同核心价值观,但是又深受异质价值观影响,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以下新特点:“易接受、难坚定”,“易共情、弱理性”,以及“高认同、低践行”。
-
1. “易接受、难坚定”——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普遍认同,但多种异质价值观并举
-
调查结果显示,9成以上被调研学生表示基本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约5成则达到了非常了解和熟悉的程度,能够熟背24字的核心价值观内容。绝大多数被调研学生表示高度认同核心价值观。但极为重要的是,大学生对自媒体上广泛传播的利己主义、虚无主义、宗教等价值观也一并认同和接纳,容易与核心价值观产生矛盾、质疑、混乱。其中,被调研学生对自媒体上传播的“利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庸俗主义”三类价值观的认同度非常高,成为核心价值观之外的主要异质价值观。
-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价值体系呈“多元性”、“复合型”特点,他们普遍知晓并高度认同核心价值观,但核心价值观仅是其多元性复合型价值体系中的“一元”。大学生多种价值观并举的状态,恰恰说明,他们尚未能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共同体”,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易动摇、不坚定、未内化。
-
2. “易共情、弱理性”——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有余,但对理论根基认知不足
-
调研发现,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情感上对核心价值观高度认同,产生了良好的“共情”效应。约8成大学生赞同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
-
但在自媒体空间,大学生价值观认同和表达等行为方式往往是非理性的或与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源于对核心价值观在认知上理论根基不足。调研发现即使表示高度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学生也有过在自媒体上发表、转发、评论与核心价值观相背离信息的行为。有5成学生表示,很难辨别和判断哪些是与核心价值观相质疑的价值观信息,对于自媒体上传播的一些与核心价值观相抵牾的信息,2成多学生态度是“虽然怀疑,但是容易跟风”、“相信空穴来风,引爆热点”。
-
近年来发生诸多自媒体舆情事件,均有大学生的广泛参与和声援,特别是自媒体盛产谣言,大学生被裹挟其中,在“共情”影响下,既受其影响又易参与助推,行为方式容易盲从、跟风,出现价值观问题上的主观冲动、言行偏激、观念狭隘,时常爆发网络舆情行为偏差。这表现出大学生在感性上对核心价值观的语义外壳高度认同和积极捍卫,其实缺乏对核心价值观内容体系、逻辑关系和理论根基的理性认知,未能建立理性的思辨能力,行为和表达方式不成熟。
-
3. “高认同、低践行”——大学生价值观认同和价值观践行发生抵牾
-
如果说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肯定情况相对乐观,但其实际生活中的价值观践行反差较大。“您认为身边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践行意识如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践行意识不足”。针对“您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情况”,约5成表示“在不断践行中,努力做到知行合一”,3成左右承认“很难做得到”,10%的学生表示“不知如何践行,缺乏有效的指导”。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高认同、低践行”是一个较普遍的共识。在如何处理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要求和个人的利益诉求冲突时,大学生对国家、社会、集体的要求和个人的付出往往出现巨大裂缝,对他人和对自己的标准往往分离,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往往言行不一致。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如何“入于心而践于行”是“难点”与“痛点”,也说明当前高校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实践环节的重视和投入相对滞后,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实践指导平台还不能有效满足学生需求。
-
三、 大学生对高校运用自媒体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评价及建议
-
1. 大学生对高校运用自媒体开展价值观教育的满意度评价
-
基于“大学生对高校运用自媒体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满意度与建议”调研,发现学生的总体评价呈“有期待、未满足”的特点。
-
被调研学生普遍认为“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培育十分重要”,“高校应积极利用自媒体开展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机制”,但学生对当前高校在自媒体上开展的价值观教育总体满意欠佳。针对“您所在高校是否利用自媒体开展过核心价值观教育”,8成左右的学生认为开展过,仅7%认为没有,少量同学表示不太清楚或者不太关注。针对“您认为当前高校利用自媒体开展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如何”,6成以上被调研者认为效果一般,20%认为“脱离实际,效果不好”,仅有15%认为“符合实际,效果良好”。针对“高校教师群体自媒体价值观引导”的评价,学生普遍对辅导员的满意度最高,部分学生表示对专业教师的满意度评价不高。
-
以上结果说明,大学生普遍期待高校利用自媒体开展价值观教育,但当前的教育离满足学生的期待还有较大的差距。
-
2. 大学生对高校运用自媒体开展价值观教育的建议
-
调研发现,大学生对高校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掌握话语权、理直气壮开展价值观教育”的建议。
-
(1)教育的力度频次不够,“意图过于明显”,期望高校“用心做”。被调研者表示,所在高校重视运用自媒体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5成以上被调研学生认为,当前高校开展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是太多,而是不够,尤其是在自媒体环境中,高校开展价值观教育的声音比较微弱,相对滞后于各类网络非主流话语。高校在利用自媒体平台开展价值观教育时,“意图过于明显”,易让学生反感而抵触,且发布的频次、内容、效果、吸引力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建议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信任当代大学生的正向需要,积极利用自媒体加大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力度,更要用心做好自媒体的管理和运营,提高自媒体上价值观教育的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让大学生在线上线下身处耳濡目染的氛围中。
-
(2)内容上较“望而生畏”,期望话语体系要深入人心。近7成被调研学生认为,“当前高校开展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相对单调、刻板”,易让人“望而生畏”,理论性、解释力、针对性不足,内容和意义缺乏深度和阐释,不够接地气,不足以深入人心。建议高校要在自媒体空间积极应对冲突的话语体系,但是要有理论高度和内容深度,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体系、现实关照有所解释、有所回应,更要有分析、有验证。要在自媒体空间积极掌握话语主动权,构建一种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强势话语体系,在充分对话中让学生真正了解其内涵,信服其价值,直达人心。
-
(3)形式上较“浅表化”,期望教育方式增强亲和力。被调研学生认为高校在自媒体上的价值观教育形式相对单调,偏重文字和理论的传达,比较“浅表化”,未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建议高校开展自媒体价值观教育时,结合学生关心的时事和生活,结合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运用学生的话语,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例如图片、动画、漫画、游戏、直播等形式,增加与学生互动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共情效应,从情感上共鸣到思想上塑造,最终达到价值观认同。
-
(4)偏重专题性,效果较流于“运动式”,期望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大学生认为当前高校开展的价值观教育热衷于在线上线下举办各类专题性教育活动,如所在高校都普遍举办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签名、征文、演讲、志愿服务活动,但往往是“运动式”的,未沉入学生生活,专题活动举办时轰轰烈烈,活动结束后效应并不明显。建议高校在开展价值观教育和践行活动时,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注重延续和传承,让教育和践行机制常态化、日常化,让价值观教育有一定的持续。
-
(5)部分教师自媒体“行为失范”,期望每一位教师发挥正面价值观引领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认为高校每一位教师都是价值观教育的责任人。被调研学生对思政教师尤其是辅导员在自媒体上的行为评价较好,认为其自媒体行为与核心价值观较为一致。但是多数学生表示,高校部分教师并未把自媒体作为公共教育空间,而作为私人化的“自留地”,时常发布一些与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观点和信息,这种负面价值观影响力极为巨大,需高度关注。学生期望每一位教师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自觉在自媒体上发挥价值观引领和辐射作用。
-
四、 高校运用自媒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索
-
根据十九大精神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经过对问卷调研综合分析和充分研究,本文认为自媒体时代,开展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可以重点从以下路径着力推进:
-
1. 既要“理直气壮”开展教育,更要“用心经营”满足学生期待,实现“同心共志”
-
当前高校普遍重视自媒体这一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两微一端”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高校的自媒体价值观教育还有很大的开掘空间,需要对自媒体平台做有效维护,对内容进行整合,多吸纳和借鉴大众网络平台的优势和特点,注重平台营销,用心经营好自媒体的价值观教育平台,跟进价值观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已经普遍熟稔并认同核心价值观内容,再打包宣传12个关键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其深层次需求。大学生有思想、有辨别,对核心价值观背后意义有探寻,高校应更进一步,“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一步深度阐释和理论解析。
-
另一方面,学生普遍感到抵触和反感的是,价值观宣传和教育方式上易出现“言辞浮夸的煽情报道”、“文风老套的歌功颂德”,所以,建议高校在自媒体开展价值观教育要“接地气”,贴近生活、菜单丰富、简洁明了,既要通过线下的课堂讲授、专家解释、师生对话、学生研讨等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更要通过自媒体辐射,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而自觉传播,有理有据,让学生的期待有所满足,学生的疑惑有所回应,才能让学生真信而内化。
-
2. 既要创新话语体系以“共情”,更要掌握好话语权以“引领”,实现“同感共情”
-
自媒体语境下的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深度话语的质疑,对严肃话语的消解,对政治话语的冷感,对主流话语的排斥等阅读习惯。所以,要在自媒体开展好价值观教育,务必要放低高高在上的姿态和“政治正确”的严肃态度,真正了解、熟悉和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自媒体环境和话语体系,将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话语转换和创新。同时建立媒介关怀,键盘的“键”与见面的“见”结合,从情感交流、“肉身接触”和“生活互动”,与学生建立起生活中的感情和信任,师生有“共情”,才是构筑自媒体“价值共同体”的心理和情感基础。
-
高校思政工作者更要引领和掌握自媒体话语权和主导权,自觉维护自媒体空间的公共秩序,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自媒体行为习惯,自觉抵制自媒体失范行为,在“朋友圈”中建立有态度有理性的网络媒介形象。要建立一种有高度的话语,要有理论的高度和坚定的立场,可以回应历史和现实问题;建立一种有力度的话语,强势的语气、自信的底气,可以解答学生的质疑和困惑;建立一种有深度的话语,言之有物、令人信服,在内容为王的自媒体空间以内容取胜;建立一种有温度的话语,有感情、接地气,提升抵达人心的艺术与技巧。
-
3. 既要“专题性”、“品牌化”,更要“化入生活日常”,实现“同频共振”
-
自媒体时代高校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重结合一些关键性的时机、重大节点和热点问题举办各类专题性教育活动,线上线下互动,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但专题性活动避免“运动式”、“形式主义”等问题,避免一味追求新闻效果而花样迭出各类热闹的活动。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把专题活动的创新与品牌活动的深耕结合起来,对专题活动进行品牌经营,注重品牌专题项目的传承、延续,润物细无声,又要持之以恒,让核心价值观扎根。
-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难点和痛点在于如何解决价值观认同与践行脱节的问题。价值观教育要还原到社会生活,把自媒体环境和日常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去感知、领悟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才能在自媒体空间真心拥护和接受核心价值观。①核心价值观教育既要“日常化”、“生活化”,在大学生的大学适应、学业发展、志愿服务、职业发展、人际交往等等日常生活中融入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更要“常态化”、“过程化”,在学生的服务与管理、课堂教学与学术发展、校园文化和宿舍文化营造等全过程中彰显核心价值观的魅力。要融合自媒体和实践载体,注重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与自媒体的对接,把“指尖”和“脚尖”整合起来,构筑一个知行合一的价值观践行体系。
-
4. 既要注重教师队伍的“人人垂范”,更要提升教师自媒体价值观教育的“理论自信”,实现“同向共行”
-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其价值取向、道德品质、人格魅力等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①学生对教师的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践行情况尤为关注,尤其是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所以,还要加强对高教师队伍的思想引领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坚定教师的理想信念,才能通过教师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引领和辐射到广大学生。
-
自媒体时代,还要着重增强和提升高校教师运用自媒体开展核心价值观引领和辐射工作的意识、能力和水平。每一位高校教师要树立自媒体意识,明确意识到自媒体不是私人空间,而是一个思政教育的公共空间,需注重价值观正面引导。值得重视的是,当前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着运用自媒体开展价值观教育的本能恐慌,不敢、不懂、不会在自媒体上做价值观教育。所以要通过相关培训、讲座、课程、沙龙、交流、研讨等途径提高教师的相关业务能力和水平,既要通过理论学习提升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底气和理论自信,让教师队伍敢于在自媒体上开展工作,更要能够及时对自媒体上各种与核心价值观相背离或质疑的冲突性话语能够及时、合理纠偏,更要注重在自媒体空间里传播正能量,带头抵制自媒体中的不良行为和信息,营造健康积极的自媒体空间。②
-
①漆亚林.自媒体空间的话语冲突与青年政治认同[J].青年记者,2017(7):70-72.
-
②调研说明:本次调研取样范围为上海7所高校,包括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问卷星取样3200多份,包含本科生和研究生,大一占26.2%,大二占30.6%,大三占24.2%,大四占7.3%,研究生占11.7%。
-
①周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策略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11):85-88.
-
①忻平,何茜.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特点的多维解读与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6(7):107-111.
-
②李晓华,张丽萍,赵艳华.运用自媒体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3):44-46.
-
参考文献
摘要
当前全民进入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作为自媒体的“原住民”,与自媒体深度融合,深受自媒体影响,尤其是自媒体空间的话语冲突,影响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本文通过调研和深度访谈,透析自媒体空间话语冲突影响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特点,解读大学生对高校开展自媒体价值观教育的满意度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有效运用自媒体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whole people enter the era of we-media. As the "indigenous people" of we-media, college students are deeply integrated with we-media and deeply influenced by it. In particular, the conflict of discourses in we-media affects college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research an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some colleges in Shanghai,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llege students’ recogn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conflict of we-media’s discourses, and analyzes the students' satisfaction and the problems on colleges’ values education with we-media, and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paths for colleges how to use we-media to carry out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