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引言
-
全球价值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促进全球价值链合作,构建包容增长型的全球价值链,是推动全球经济贸易实现新一轮增长的重要路径。中间品服务贸易是跨越国境满足全球价值链的中间需求,且为进一步的社会物质生产提供各种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性活动。在价值形态上生产性服务贸易表现为全球价值链的各个中间环节中对价值链的价值进行增值的服务性的跨境投入。生产性服务业紧紧围绕全球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提供中间服务,既有上游的研发、设计服务,又有中下游的营销、运输、售后服务等配套服务。此时,中间品服务贸易已经追随全球价值链跨越国界分布在全球各地,成为生产性服务贸易。因为全球价值链既包括生产环节又包括服务活动,所以价值链的增值既是生产环节的增值又是服务活动本身创造的增值。
-
由上可见,生产性服务贸易非常强调在贸易和全球产业链中的中间投入,是中间品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延伸。如果说服务业是农业、工业的豁合剂,那么中间品服务贸易就是全球价值链的重要豁合剂,对货物贸易以及整个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延伸与发展,对中间品服务贸易的研究也成为必然趋势。
-
二、 文献综述
-
全球价值链这一概念是用全球的眼光对企业间经济活动进行研究,摒弃了传统的将各个企业孤立开分别进行研究的方式,把生产的各环节都串联成一根链条,形成系统的问题进行研究。而后,部分学者对全球价值链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因此全球价值链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全球价值链分工慢慢取代了传统国际专业化分工。在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下,已不是对产品为界限的研究,而更是对企业自身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中间环节和中间投入的研究分析。
-
国外主要文献有:Koopman(2010)的研究认为在确认某一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方面来看,如果一国生产相对优势,它会通过向其他国家提供原材料或者中间品参与国际生产,其间接价值增值占总出口的比例会高于国外价值增值的,也可以说处在贸易顺差的情况。相反,如果一国处于生产的下游环节,处在贸易逆差的情况。Johnson和Noguera(2012),选取OECD国际投入产出数据及双边贸易数据,运用国际投入产出表,在将一国不同行业出口分解为国外和国内成分的基础上,分解了不同国家对一国出口国外价值增值的贡献,并将出口中的国内价值增值分解为直接价值增值以及通过出口中间品经国外加工再回流本国而形成的间接价值增值,运用国际投入产出数据分析国际贸易。对各国价值增值占出口(VAX)进行测算,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后,首次实现了对贸易中不同来源价值增值时间序列分解,从而对世界、单个国家以及双边贸易三个维度VAX比例的变化进行分析。Robert Stehrer(2012)提出了增加值贸易统计框架,认为贸易中的增加值与增加值贸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贸易中的增加值是指在一国出口中被进口国吸收的国内价值增值,增加值贸易是指对一国总出口的价值增值分解,其中出口中国内价值增值比例越低,意味着出口1单位对国内增加值的拉动作用越弱,贸易获利能力越低。Timmer等(2012)基于WIOD数据,考虑了国家间中间投入的贸易,研究了各国对GVC的贡献以及全球制造业价值在世界各国(地区)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之间的分配。
-
全球价值链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有学者相继提出,但国内学者对全球价值链及中间品服务贸易的交叉研究并不是很普遍。覃筱和黄薇(2013)基于GVC分析方法,对1995~2009年中国与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产品类型进行分解并对国内外生产增值进行了重新估算。王岚和盛斌(2014)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通过全面梳理附加值贸易统计的思路和测度方法,从假设条件的差异出发,揭示了垂直专业化指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的不足,表明附加值贸易统计的先进性及其在国际生产分割背景下分析贸易相关问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他们利用增加值贸易体系重新测度了1995~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结果表明,在贸易方面,中美之间在利益上的平衡并没有表面上看上去那样稳定,在贸易收益与贸易差额之间因为分工地位的差距,而导致两国之间相当大的不对应分配,贸易收入更多地流向美国。表明了全球价值链对于贸易研究的贡献,但只是对附加值贸易的概念进行评述,或者以双边贸易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没有细化到以服务贸易为对象,对中间品服务贸易进行研究。
-
关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及服务贸易的相关内容,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例如对全球价值链及服务贸易基本理论的分析,对其现状及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以及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服务贸易的相关发展对策等,主要对全球价值链进行研究,或者对服务贸易进行分析,对于服务贸易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并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在研究对象及方法上,本文将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及中韩服务贸易相结合,并重点研究中韩中间品服务贸易,以期补充和丰富以往的研究。
-
三、 中韩中间品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指数及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测算
-
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TC指数为-0.31,说明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优势不高,这是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的结果。中国有些部门明显缺乏比较优势及竞争力,如:知识产权使用费的TC指数为-0.9,表明我国在包括科技研发在内的知识产权服务较其他国家及其他部门来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与其相似的,我国旅游业TC指数为-0.52,数值同比去年有所增长,表明我国旅游业的竞争优势较弱。
-
同时,我国部分部门具有明显竞争优势。例如加工服务的TC指数达就到了0.98,也表明我国劳动密集型的部门仍在世界上具有很大竞争力。此外,我国维护维修服务TC值达到0.49,计算机部门为0.42,建筑部门为0.22,电信通讯部门总体达到0.38,表明我国这些服务部门在世界上都有着一定的竞争优势。而运输业指数为-0.38,文化和娱乐指数为-0.39,保险和金融分别为-0.23和-0.16,表明需要进行产业调整以降低规避这些产业的竞争比较劣势(见表1)。
-
(一) 中韩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比较分析
-
表2和表3表明:2003~2013年,从整体上来看,中韩两国服务贸易整体的TC指数都小于0,说明中韩在服务贸易方面的竞争力优势都不明显。但就中韩两国TC指数相比,韩国TC指数平均较中国高,这表明相对于中国而言,韩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优势略明显。其次,对比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各个部门TC指数可知,在金融服务业方面,韩国的TC指数一直保持为正数,并且更接近于1,而中国的金融业TC指数几乎一直为负数。这表明,无论是横向与中国相比,还是纵向与其他服务部门相比,韩国的金融业具有明显的竞争力优势,而中国金融业相对缺乏竞争力,有待提高。
-
(二) 中韩生产性服务贸易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测算
-
Koopman等(2010)构建指标衡量一国在特定部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以及对全球生产网络参与程度,反映了该国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程度和地位,公式如下:
-
数据来源:商务部服贸司2017年服务贸易统计年鉴经笔者计算得到。其中TC指数基本公式为TCi=( Xi-Mi)/( Xi+Mi),TCi表示第i种商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Xi表示i国家第i种商品的出口额; Mi表示第i种商品的进口额
-
数据来源:根据UNCTAD Handbook of Statistics数据库数据,利用TC指数公式计算而得
-
数据来源:根据UNCTAD Handbook of Statistics数据库数据,利用TC指数公式计算而得
-
其中,i表示各行业部门,r表示各国家;IVir表示r国i行业部门间接附加值出口,即衡量的是有多少价值增值被包含在r国i行业部门的中间品出口中经一国加工后有出口给第三国;FVir表示一国出口中包含的国外价值增值;Eir表示r国i行业部门的总出口额;GVCp整体反映了r国i行业部门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程度。该指标越大,表明该国该行业对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越高,反之越低。
-
根据WIOD数据库中韩中间品服务贸易数据及公式1,分别对中国和韩国生产性服务贸易不同行业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度进行测算。
-
1. 中国服务贸易各行业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分析
-
数据来源:根据WIOD数据库中国贸易中间品数据计算整理得出
-
表4反映了中国服务贸易不同部门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水平。1998~2011年中国服务行业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度指标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平均保持在3以上,到2009年达到顶峰5.06维持在一个较平稳的水平,但2011~2014年有所下滑,这可能与次贷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下滑有关。
-
根据该参与度指数可以发现部门参与程度相对较高的行业有房地产租赁及其他商业服务行业、金融服务业等,其中房地产租赁业到2011年达到了1.14,是所有服务部门指数中最高的行业部门,这表明中国服务行业中,房地产租赁及其他商业服务行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程度相对本国其他服务行业较高。
-
同样也可以看出汽车、摩托车的销售和维修服务行业参与程度相对较低,近似于0,这表明该服务行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程度相对本国其他服务行业较低,缺乏优势。与其相似的,相对于内陆运输,水路和航空运输的参与度指标相对较低,平均到0.1左右。此外,中国旅游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中间品服务参与程度也较低。
-
2. 韩国服务贸易各行业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分析
-
数据来源:根据WIOD数据库韩国贸易中间品数据计算整理得出
-
表5反映了韩国服务贸易不同部门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水平。在测算期韩国服务行业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度指标整体上在一定高度上下波动,平均保持在2.5左右,2002年到达最高,且维持在一个较平稳的水平,2011年后有所下降。
-
与中国相似,部分服务部门参与程度相对较高。例如,金融服务行业的参与度指标相对其他服务行业最高,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平均达到0.8左右,并且在90年代末就已经达到0.56,表明相对其他服务部门,韩国金融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时间较早。通讯服务业、社会公共服务和旅游业等的参与度指标也较高。同样地,汽车、摩托车的销售和维修服务行业的参与度指标相对很低,这与中国情况类似。房地产租赁及其他商业服务行业、内陆运输水路和航空运输等的参与度指标都相对较低。
-
(三) 中韩中间服务垂直专业化贸易份额(VSS)测算
-
1. 中国服务业中间品投入产值
-
通过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服务贸易中间投入数据,选取1990~2015年所有服务行业中间投入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得出1990~2015年我国服务中间投入产值,并计算出服务业中间品投入占服务业总产出的比例,可以从宏观上反映出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总产值的重要影响,具体如下表6。
-
由表6可知,与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了不到37倍相比,同期服务业产出增长近58倍,服务业中间品投入占服务业总产出比例从1990年的47.19%上升到2015年超过60%。中国服务中间投入即生产性服务的发展较快,且增长速度较国内生产总值和服务业总产出更快,在服务业总产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整个过程是波动发展的,对中国服务总产值的贡献有待进一步提升。
-
(单位:亿元)
-
数据来源:根据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整理得出
-
2. 中韩中间服务垂直专业化贸易份额(VSS)
-
Hummels在1998年提出的服务业垂直专业化贸易份额这一概念。在全球生产过程中,服务贸易所提供的中间服务被称为生产性服务贸易,而服务业垂直专业化贸易份额是衡量生产性服务参与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Hummels等(2001)所提出的公式对一国垂直专业化贸易份额VSS(Vertical Specialization Share)进行测算:
-
其中,n表示的单位向量,表示一个的进口中间品投入使用矩阵,该矩阵中的元素是行业每单位产出所需部门i的进口中间产品投入率;是里昂惕夫矩阵,表明进口中间投入可在国内个部门或各阶段多次重复使用,表示各行业产出的国内中间投入系数矩阵,该矩阵中的元素是行业每单位产出所需部门的国内中间产品投入量;表示一国某服务行业的行业出口向量,表示一国全部服务行业的出口总和。
-
对该指标进行测算,先计算出服务业各行业进口中间品投入率系数矩阵和国内中间投入系数矩阵,再根据公式对服务业各行业的直接和间接使用的进口投入值进行测算,最终得出各国各服务行业的垂直专业化贸易份额,从而可以进一步表现出各国各行业服务贸易中间服务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见表7、表8,单位均为%)。
-
数据来源:根据WIOD数据库中国贸易中间服务数据计算整理得出
-
数据来源:根据WIOD数据库韩国贸易中间服务数据计算整理得出
-
表7和表8分别是根据WIOD数据库中1998~2014年中国和韩国服务贸易各行业中间品数据,按公式2进行测算所得的结果,分别反映了中韩两国中间服务垂直专业化贸易份额(VSS),并更深层次表现出中韩两国服务贸易不同部门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水平以及互补性分析。
-
据表7和表8,1998~2014年中国和韩国各服务行业中间服务垂直专业化贸易份额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少数服务行业存在波动。这表明,中韩两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在不断增长,参与国际经济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其次,从中韩两国各服务行业各自横向对比来看,两国的旅游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等)、运输服务以及零售服务的中间服务垂直专业化贸易份额都有明显较高。
-
此外,就两国各服务行业纵向对比来看,韩国旅游服务业、零售业及社会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等)行业较中国指数更高。这可能是因为社会公共服务包括娱乐文化等产业,而在中国的韩国企业中,有很多管理人员的劳务输出。另一方面,我国绝大多数服务行业还没有正式融入全球价值链中,且服务行业参与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的水平较低。
-
四、 实证模型
-
本部分利用前文的测算指标和分行业面板引力模型对影响中韩双边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鉴于数据计算中的零值影响,中韩中间品服务垂直专业化贸易份额仅选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服务部门进行分析。
-
(一) 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
-
本文分别选择了行业货物贸易出口、行业外商直接投资、人均GDP、服务贸易开放度,以及中、韩服务行业中零售业、内陆运输业、旅游业、金融业和社会公共服务业等9个行业的中间品服务垂直专业化贸易份额(后面简称份额)这些指标,分别对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体指标和变量的对应见表9。
-
投入产出数据主要选用1998~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来源于WIOD数据库网站(http://www.wiod.org/new_site/data.htm)。投入产出表可以反映进口中间品在国内产业部门中的循环使用,并最终投入出口制造业部门的关联循环效应。为了准确界定价值链在国家间的分布需要测度各国对最终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价值增值的贡献程度。国际投入产出表不仅表明了不同部门产品流转的来源和去处,还指明产品是作为中间投入还是满足最终使用。与传统投入产出表不同的是,WIOD反映了连续时间序列形式的国家间投入产出关系,本文选取了WIOD数据库提供的1998~2014年中国和韩国的中间服务数据,相比传统投入产出表更加直观和精确。
-
货物贸易、人均GDP、FDI分部门数据来自联合国的United National Accounts Main Aggregates Database(http://unstats.un.org/unsd/snaama)、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http://databank.worldbank.org)以及CEPII、IMF数据库并整理合并。距离数据来自CEPII数据库(http://www.cepii.fr/CEPII/fr/bdd_modele/download.asp?id=6)。贸易开放度指标由笔者根据行业进出口与产值数据计算得到。
-
(二) 中韩生产性服务贸易影响因素实证模型
-
利用Johnson和Noguera(2016)的多部门面板引力模型基本框架,以及上面的相关变量构建模型,得到结果如表10。
-
说明:在回归时测算中国对韩国的中间品服务贸易结果时使用的是韩国的人均GDP,对应测算韩国对中国时使用中国的人均GDP指标。括号内为相应t值。其中***、**和*分别表示通过1%、5%和10%显著性检验。
-
从表10中可以看到在相关影响中国和韩国的中间品服务贸易因素中,除去对外直接投资变量不显著外,其他指标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货物贸易对中间品服务贸易的正向影响最大,这可能是由于中间品服务贸易为生产性服务贸易,此类贸易增加有助于两国货物最终产品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均GDP的影响均为负,这与传统的引力模型结果相反,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随着人均GDP的不断增加,消费者倾向于更高层次的服务,亦即会增加对服务贸易的进口,不利于本国生产性服务的出口,而目前中国和韩国均属于生产制造加工类大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对此产生一定限制。行业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标表明,本国越是积极加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分工专业化越有利于本国介入外国的生产过程。本国服务贸易越开放越有利于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生。
-
五、 结论
-
本文围绕中韩中间品服务贸易,从中韩服务贸易各部门竞争力水平、参与价值链的程度以及中间品服务对服务贸易影响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
第一,中韩服务贸易的发展以不同的速度呈增长趋势,但服务业整体竞争力优势均不明显。但韩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整体上较中国优势大,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仍在拉大。
-
第二,一方面中国服务部门中通信业和加工服务部门竞争力较高,而金融业和高新产业部门竞争力较弱,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韩国金融服务业的优势较明显,而通信服务行业较中国优势不足。这表明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各部门存在明显的互补性,可以通过中韩服务贸易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实现两国服务贸易的互利共赢。
-
第三,在中间品服务贸易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方面,中韩两国的参与程度上仍不高,韩国整体上较中国优势更明显。其中,中国房地产租赁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相对较高;而旅游业和金融业中间品服务的参与程度较低。韩国金融业、旅游业和零售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较高,有一定的竞争力。
-
最后,在影响中韩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中,通过对中间品服务垂直专业化份额测算和实证分析可知,服务贸易开放度、货物贸易出口、人均GDP这三个影响因素较为突出,服务贸易VSS指标对服务贸易有一定的影响,但相对较弱,这表明积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专业化生产并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全球价值链构建和全球分工将有利于一国在未来获得产业发展优势。
-
参考文献
-
[1] 廖泽芳,宁凌.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考察——基于附加值贸易视角[J].国际商务,2013(6):21-30.
-
[2] 盛斌,陈帅.全球价值链如何改变了贸易政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和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5(1):85-97.
-
[3] 覃筱,黄薇.基于全球价值链GVC的中国进出口贸易分解和产业结构[Z].工作论文.
-
[4] 王岚,盛斌.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的中美增加值贸易与双边贸易利益[J].财经研究,2014(9):97-108.
-
[5] 文东伟,冼国明.垂直专业化与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9(6):77-87.
-
[6] Eaton,Jonathan,Samuel S.Kortum,Brent Neiman,and John Romalis,Trade and the Global Recession,NBER Working Paper No.16666,2011.
-
[7] Hummels,David,Jun Ishii and Kei-Mu Yi,“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1,54(1):75-96.
-
[8] Johnson,R.C.,and G.Noguera,“According for Intermediates:Production Sharing and Trade in Value Added”,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2,86(2):224-236.
-
[9] Johnson,R.C.,and G.Noguera,A Portrait of Trade in Value Added over Four Decades,NBER Working Paper No.w22974,2016.
-
[10] Koopman,R.,W.Powers,Z.Wang,and S.-J.Wei,Give Credit to Where Credit Is Due:Tracing Value Added in Global Production,NBER Working Paper No.16426,2011.
-
[11] Koopman,R.,Z.Wang,S.-J.Wei,How Much Chinese Exports Is Really Made in China Assessing Domestic Value Added When Processing Trade Is Pervasive,NBER Working Paper No.14109,2008.
-
[12] Sapir,A.and E.Lutz,Trade in Services:Economic Determinants and Development Related Issues,World Bank Staff Working Paper,1981.
-
[13] Stehrer,R.,Trade in Value Added and the Valued Added in Trade,Verein Wiener Inst.für Internat.Wirtschaftsvergleiche(WIIW),2012.
-
[14] Timmer,M.,A.A.Erumban,R.Gouma,et al.,The 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WIOD):Contents,Sources and Methods,Institue for International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2.
-
摘要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催生了基于增加值视角下对于新型国际分工体系的研究。本文首先利用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及各服务部门的竞争力水平进行测算和比较;其次,通过对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标和垂直专业化份额的测算,对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各部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及专业化份额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采用多部门引力面板模型对影响中韩中间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服务贸易开放度、货物贸易出口、人均GDP等宏观因素而言,中间品生产性服务贸易专业化分工程度对于两国的服务贸易影响相对较弱,通过深化生产性服务贸易分工可以有效地促进两国的贸易发展并带动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提升。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China and South Korea intermediate goods trade in services. Analyzing China and South Korea trade in services overall development situation, using the service trade competitiveness index(TC index) to measure and compare the level of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and South Korea trade in services and service departments. Through the measurement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 participation degree and the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share,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various sectors of the service trade of China and South Korea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degree and professional share. In addition, use gravity model based on panel data to analyze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servic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