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国际贸易格局以跨国公司为主导,与此相适应,建立全球化背景下娴熟运用国际通用语言、集成应用国际经贸知识成为当前跨国公司主导格局下国贸人才的核心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推动创新”是《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之一。《纲要》指出高等教育的重点任务是“让学生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措施之一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国际经贸实务类专业课基于CLIL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运用英文思维解决国际贸易专业问题的创新应用能力。
-
一、 CLIL教学法在大学专业课全英语教学中的特征
-
1. CLIL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以英文思维方式解决专业问题的创新应用能力
-
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内容与语言融合型教学)自20 世纪90年代由欧洲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者提出并采用(Marsh,2002)之后,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2001年我国教育部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 2007年颁布《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指标体系》,CLIL教学法在我国大学专业课建设中引起重视。CLIL是一种将专业内容和语言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不是单纯的语言学习,也不只是专业内容的学习,而是两者的完美结合。语言作为媒介是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学生在全英语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以英语作为交流语言,通过与同专业学生、老师、企业导师探讨交流和演示等不断输出的模式,培养运用英文思维方式解决专业问题的创新应用能力。
-
2. CLI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干中学”模式提升语言和专业实践应用能力
-
CLIL教学法通常采用4C(Content、Cognition、Communication、Culture)作为教学框架(Coyle, 2007),即内容、认知、交流和文化。4C将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相结合,采用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将思维的认知过程与授课语言文化背景相结合,实现语言能力培养与专业实践应用能力提升的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CLI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知识为背景设计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专业学科知识。通过CLIL教学法,一方面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促使独立思考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学生的专业学科知识实践应用能力与英文语言能力得到共同提升发展。因此,CLIL教学法强调学生全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多种互动实践教学活动对所学的专业学科知识以课堂演讲、案例分析、模拟大赛等形式用英语表达进行输出。
-
二、 国际经贸全英语专业课改革定位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凭借对全球资源和市场的掌控成为当前国际贸易的主导者。跨国公司贸易型地区总部以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实现对全球供需的信息配对;交易达成后,贸易支撑型国际专业服务公司为其提供配套的跨国物流、保险和银行结算融资等服务。这些与贸易相关的跨国公司核心部门需要的国际经贸人才要拥有娴熟使用国际通用语言、集成应用国际经贸易知识的创新应用能力。
-
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缘优势和中国(上海)自贸区发展为国际经贸全英语专业课建设与改革提供了新机遇。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专业课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与课程涉外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定位于培养与当前国际贸易格局相适应、“英语+国际经贸专业理论知识”的复合型国际经贸创新应用型人才;课程目标聚焦国际经贸知识集成创新应用能力培养。国际经贸全英语专业课以英文作为沟通工具,帮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业务内容,使学生综合利用国际经贸相关理论和知识进行判断和专业决策。在训练学生娴熟应用英文交流的同时,培养学生从企业的视角思考分析国际市场特征、企业创新与竞争战略以及国际交易的风险防控原则,在案例分析中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应用能力。最终,使学生对国际经贸实务类专业知识胸有成竹,从容投入涉外经济活动的创新创业实践,从而推进大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见图1)。
-
图1 国际经贸全英语专业课的定位与培养目标
-
三、 基于CLIL改革国际经贸全英语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和考核办法
-
CLIL强调全英语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全程主动参与提升运用英文思维方式解决专业问题的创新应用能力。国际经贸全英语专业课以CLIL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发挥引导作用。
-
1. 有效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
-
国际经贸全英语专业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分组讨论、课堂演讲、在线课程平台和企业实践等教学形式开展互动式教学,使学生成为主体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课堂互动教学以专题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分组辩论和课堂演讲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课下准备过程中的小组合作以及课堂演示中的现场应变,都在与同学的互动中得到锻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仅要主动探索课程内容中的重要知识点,并且要解决来自实践案例中的问题,对所学习的国际经贸相关理论和知识进行整合决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实现了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目的,同时对学生的专业思维方式和创新应用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发挥了有效作用。学生在整个讨论、提问、辩论、演讲、提问、回答的过程中要求全部使用英语,这使得学生被动和主动相结合不断锻炼使用英语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同时课程有效使用在线课程平台开展教学活动,通过上传课程相关视频、专家讲座、时事新闻、链接相关专业网站等方式拓展学生视野,以在线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
2. 开展商战模拟比赛检验学习效果,培养锻炼创新应用能力
-
实践模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国际贸易创新实践以进出口贸易商战模拟的形式开展。这一过程需要学生综合利用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和理论进行判断决策:挑选什么样的进出口企业进行接洽?选择该公司的何种产品进行市场推广等。在与企业沟通达成一致后,还需调查研究该公司的市场定位,并对选择的产品进行策划。学生可以将国际经贸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商战模拟的实践进行体会和融会贯通,充分利用国际经贸专业知识的集成对现场业务状况做出及时反馈和处理,培养和锻炼市场分析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整个过程要求学生使用英语推介、洽谈、沟通,学生的英文水平和商务谈判沟通能力都得到挑战和锻炼,这些能力都是当前主导国际贸易格局的跨国公司“与贸易有关”的核心职能部门所需国贸人才的核心竞争能力。
-
3. 通过考核办法多样化促使学生主动“干中学”
-
考核办法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参与课程的方式和程度。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国际经贸全英语专业课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办法,并且加大平时成绩权重促使学生主动“干中学”。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占总评成绩的60%)有利于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将教学过程中的分组讨论、课堂演讲、在线课程平台交流互动、商战模拟、网上测试等都根据各专题比例分别计入平时成绩,尽量突出对学生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40%,考试形式为开卷笔试,采用英文试题,题型除了传统的客观选择判断题之外,同时包括以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的案例分析等。
-
以上基于CLIL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和考核办法,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和应用,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集成和创新应用能力,在“干中学”中提升了语言和专业能力(具体见图2)。
-
图2 国际经贸全英语专业课基于CLIL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
-
四、 国际经贸全英语专业课CLIL教学法改革的效果检验
-
(一) 基于《国际贸易实务》全英语课程的学生问卷分析
-
1. 调查对象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实务》全英语课程2015年获批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建设项目,2018年验收通过,并获得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称号。本文以《国际贸易实务》全英语课程的改革为例,选取2015年以来选读《国际贸易实务》全英语课程的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国际经贸全英语专业课CLIL改革在培养学生英文能力和专业创新应用能力方面的效果。共发放243份问卷,收回问卷227份,198份为有效问卷。
-
2. 调查工具与统计方法
-
《国际贸易实务》全英语课程以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干中学”,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师生全程使用英文,并以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的动态考核模式,对学生进行全程督促和鼓励,实现对学生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方面的双向培养和锻炼。因此本文基于对《国际贸易实务》全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和考核办法的阐述设计问卷,收集学生在各种教学环节和课程考核环节,通过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所获得的专业创新应用能力提升,以及全程采用英语语言对英文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
对问卷问题的回答,分别用7,6,5,4,3,2,1表示学生赞同的程度由高到底。利用SPSS 3.0 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
3. 结果与讨论
-
① 关于不同教学环节的全英语互动教学
-
第一,就对提高专业能力和英文水平的综合作用而言:实践环节的商战模拟和课堂教学中学生演讲展示作用明显。这反映了学生希望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为了在课堂上和比赛中完美展示,会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演练,这种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学生主动性、探究式互动学习,这对学生专业能力和英文水平的提升帮助非常大。本文还发现,相对于主动参与课堂展示的积极性,学生却不太主动向老师提问、向课堂演示的小组提问,这可能说明学生在娴熟应用英语进行提问方面尚有欠缺,同时也和爱面子的顾虑有关,这需要今后的教学中老师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练习。
-
第二,就对提高专业能力的作用而言:商战模拟和课堂演讲展示仍发挥重要作用,原因如上。这里需要关注的是,紧随其后的是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案例分析在锻炼学生提高专业应用能力方面的作用也非常明显。学生认为参与小组案例分析受益匪浅,学生喜欢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遇到问题时也乐意向同学请教,对专业学习的帮助效果明显。但是在英文水平提升方面,大部分同学认为作用有限,这是因为同学之间讨论问题时,为便于表达思路以及老师无法及时有效监控,同学们不经意间还是习惯使用母语,不能做到全英语交流,这需要今后采用更有效的分组方法和引导鼓励措施的改进。
-
第三,就对提高英文水平的作用而言:商战模拟和课堂演讲展示仍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在线课程平台教学环节得到学生普遍认可。大多数学生表示喜欢在线课程平台的使用,平台上有丰富的视听学习材料,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和兴趣自主安排。尤其对感兴趣的专业主题的英文视频反复听读、模仿练习,这对于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能力大有帮助。
-
② 关于课程考核环节的全英语互动教学
-
根据统计结果,学生普遍认为全程动态考核的各种方法对专业能力和英文水平的提高作用比较大。并且相比教学环节而言,考试环节的作用更强些。这可能和学生长期受我国教育考核体制影响有关,学生比较在意分数高低,因此比较重视课程考核环节,复习和考试的过程更加投入和用心。这一统计结果也说明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是促进学生有效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手段,今后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全程动态考核更好地促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就具体项目而言,学生普遍认为期末考试的全英文专业考试在督促学生专业和英文水平提升方面作用最大。这可能是因为期末考试采用英文试题,综合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关键点的掌握,以及利用课程理论和分析工具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学生比较重视,自始至终学习都会受到期末考试的督促,平时的学习和期末考试前的充分准备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英文语言水平。就平时考核的作用而言,学生普遍认为平时考核对其专业能力的培养作用仅次于期末考试,这主要是因为本课程为了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将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分组讨论、课堂演讲、网上测试、在线课程平台讨论、商战模拟等都计入平时成绩,合计占总评成绩的60%,这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和鼓励了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同时统计结果显示,平时考核中的课堂演讲和模拟商战在锻炼学生专业能力和英文语言能力中发挥了较大作用,这和教学模式中的统计结果一致。
-
(二) 基于全英语实验班项目的培养效果分析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长期致力于国际经贸专门人才培养。为适应国家和上海对外开放新要求,培养兼具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全球通用商科人才,学校整合教学资源,自2011年起开设全英语实验班,相继覆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全英语实验班构建具备国际通用性、开放性和适应性的全英语核心课程体系,并围绕国际通行商科课程体系建设需要,推行全英语教学(公共基础课、学科共同课和专业必修课100%全英语教学)。任课教师由外教和中方接受过全英语教学培训的教师团队构成(截至2019年3月93名教师赴英、荷、澳等国参加CLIL全英语教学法培训和专业课进修)。经过8年实践,实验班累计学生数达到1033名(2011~2018级),其中四届毕业生共计494名(2015~2018届)。实验班全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英文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方面效果显著。
-
1. 全英语实验班项目学生英文水平高
-
全英语实验班专业课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全英语授课+专业课程内容”的授课模式。这种带有专业课程内容的全英语授课模式对学生确实构成极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仅来源于全英语授课的语言听说读写的娴熟应用,更来源于专业领域知识的广泛涉列。因此,专业课教师在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CLIL教学法,大量采用互动式、参与式教学,并且重视学生国际化相关能力(如跨文化理解与沟通能力)和素质(如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创新应用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经过全英语专业课程的洗礼,学生们在痛苦的挣扎中获得提升,专业英语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就英语能力的显性指标雅思/托福成绩而言,全英语实验班优秀率比较高。实验班四届毕业生共494人,其中,参加雅思/托福考试394人(占比80%),雅思6.5分/托福90分及以上学生353人(占比71%),雅思7分/托福100分及以上学生230人(占比47%)。
-
学生对全英语教学的完全适应还表现在海外交流几乎不需要过度。全英语实验班四届毕业生中,在读期间海外交流318人(占比64%)。参加海外交流回来的学生普遍反映,实验班的全英语教学和国外的教学模式非常接轨,学生可以轻松适应国外的学习,并且相对国外学生而言,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在国外学习中都拿到了比较高的成绩。
-
2. 全英语实验班项目学生创新应用能力强
-
实践大赛是检验在校大学生实践创新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截至2018年12月,全英语实验班共计116人次获得市级/国加级创新创业项目/获奖(占比11%),其中15人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4人获市级大创项目。同时,98人次获国际国内学科竞赛奖项(占比10%),其中,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25人,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奖36人。
-
全英语实验班毕业生学业发展能力强,就业质量高。毕业生情况是检验全英语实验班项目培养效果的重要指标。2015~2018届毕业生中,赴法国ESCP欧洲高等商学院、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海外知名院校深造99人(占比20%),赴复旦大学等国内名校深造55人(占比11%),就职跨国公司177人(占比36%)。毕马威等公司对学生专业素养给予“一高三强”的赞誉,即:外语水平高、专业能力强、沟通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并将实验班学生视为“公司战略性人才储备的来源”。
-
五、 基于创新应用能力培养进一步推进国际经贸全英语专业课建设的措施
-
1. 加强校企合作推进课程案例开发,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资源保障
-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建立在大量实践案例训练的基础之上。国际经贸全英语专业课已经采编了不少案例,但是目前案例主要集中于某些专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达到主题多样化、数量丰富化。所以高校要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和企业导师资源,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开发案例,建立丰富的案例库。
-
2. 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企业一线实践,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 “双师型”师资保障
-
国际经贸全英语专业课实践性强,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当前专业教师实践经验有限,影响CLIL互动教学的设计和组织,应进一步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高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实习基地到对口企业挂职,与企业导师交流座谈。通过参加企业一线实践,既可以了解实务业界的最新发展动态,又可以保持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的同步更新。
-
3. 强化教师全英语教学培训,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全英语教学师资保障
-
专业课教师的英文水平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英文作为专业教师的非母语语言,提高永无止境。可以进一步利用学校师资培训平台,鼓励并创造条件支持教师赴国外大学学习交流,不断提高全英语教学水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每年暑假选派教师参加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的CLIL教学法培训(Summer School)。该培训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CLIL方法的设计和运用。培训老师和班里的同学分别来自荷兰、英国、西班牙、哥伦比亚、捷克等世界各地,自然而然地构建了全英语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行一起学习、讨论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全英语教学能力的提升。所以,各高校应该加强对相关教师的全英语教学培训,特别是涉外性比较强的大学,应该建立更多的对外交流平台,给教师提供各种培训和交流机会;另外也要利用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平台,邀请国际优秀师资共同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
*本文是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上海市优质在线课程、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培育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由上海市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资助。
-
参考文献
-
[1] 夏蓓蓓.国家级高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中的交际分析——CLIL4Cs 教学框架在课堂中的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
[2] 沈克华.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贸易格局下国贸人才培训服务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13(9).
-
[3] Coyle,D.,“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Towards a Connected Research Agenda for CLIL Pedagog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2007(5).
-
[4] Dalton-Puffer,C.et al.,“Technology-geeks Speak Out:What Students Think about Vocational CLIL”,International CLIL Research Journal,2009,1(2).
-
[5] Marsh,D.,CLIL/EMILE:The European Dimension,Finland: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2002.
-
摘要
创新驱动是世界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全球化背景下,娴熟运用国际通用语言、集成应用国际经贸知识成为当前跨国公司主导格局下国贸人才的核心能力。CLIL教学法将语言和专业培养完美结合,改革了国际经贸专业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培养了学生运用英文思维方式解决国际贸易专业问题的创新与应用能力,适应当前国际贸易格局人才需求。
Abstract
The paper studies the reforming on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courses based on CLIL teaching method to cultivate students’ capacity of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in English and test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data of the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odel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platform appropriate for practical cour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