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导言
-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COVID-19,下称“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不遇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3月11日将新冠肺炎疫情定性为“全球性大流行病”(pandemic)。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截至2021年1月31日,全球已经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了1亿例、死亡超过了219万例。为了抑制病毒在本国的传播,许多国家和地区陆续采取了“封城”“封国”、限制商业活动等防疫政策,从而导致经济活动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
服务业为经济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服务同时也是连接不同生产工序和供应链的重要流程,是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支撑,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短期内对中国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和服务外包均造成了较大冲击,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同比增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特别是旅行、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领域受到的冲击较大,而一些劳动力相对密集的领域,如服务外包、加工服务等,短期内也受到一定影响。具体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首先,由于服务生产、服务消费及服务传递三者往往不可分割,服务交易的实现往往高度依赖于服务提供商和消费者的互动和接触。因此,为预防疫情蔓延而采取的各种防疫政策(如封锁、宵禁、商业活动和生产经营停摆等)对那些需要人员相互接触的服务交易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冲击(例如旅游服务和专业人员的服务提供活动等)。其次,防疫政策会导致国内经济的衰退,不仅会使工人无法正常工作而导致供给侧(服务业或制造业服务化)的中断,而且使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力大幅下降,而供给和需求冲击的相互叠加更进一步带来“螺旋效应”,即由于企业被迫停工会带来供给减少,工人无法获得工资以及被限制活动带来的需求减少则会进一步抑制企业生产,从而导致供给和需求的同时萎缩,给经济带来巨大冲击,这形成了对服务贸易更深层次的负面冲击。在经济危机(衰退)期间,与境外消费模式密切相关的旅行服务、旅行交通及其他交通运输服务的贸易波动性最大(蒙英华和黄建忠, 2009)。再次,国际服务贸易的实现往往需要服务进出口国生产要素的同时投入(Lennon et al.,2009),例如国际航空服务的实现需要两国机场基础设施、航线管理等服务的共同投入。因此在疫情爆发后,外国所采取的防疫政策会降低国外对中间服务(生产性服务)的投入,从而进一步降低国际服务贸易实现的可能性。另外,疫情爆发后外国更为重视本国的产业链安全,激发贸易摩擦等因素都会导致国外服务投入的降低,这也会导致国际服务贸易更难以达成。最后,由于服务贸易是跨国经济联动的重要传播途径(唐海燕和蒙英华,2009),因此外国经济的衰退也会对两国的服务贸易产生影响。从上述分析来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究竟是在短期内还是长期对我国服务贸易产生影响,要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
世界贸易组织曾在2020年第一季度所发布的《全球服务贸易晴雨表》报告中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冲击,使全球服务贸易增长减弱,同时该报告概述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的各服务行业的具体情况(WTO,2020)。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0年6月所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对全球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该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贸易将大幅收缩11.9%左右,原因是对货物和服务(包括旅游业)的需求将显著减弱(IMF,2020)。
-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了有效控制,近期陆续放开了对跨省市人员流动的限制,而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湖北、浙江、广东、江苏等制造业大省也已全面复工复产,因此给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加工贸易、维护和维修服务等服务贸易的恢复提供了条件,可预期在中国国内开展服务贸易的环境正在逐渐恢复到疫前水平。同时,虽然目前中国对国际航班进行了有条件的复航,但旅客仍是以滞留在国外的华人或者留学生群体为主,旅行服务的客运需求还较少。另外,美国、巴西、印度等人口大国的“二次疫情”正在集中爆发,其中一些国家为了摆脱疫情对经济产生的重大冲击,在疫情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放宽了对人员和物流的各种管控政策,而这可能会进一步恶化此前防疫政策所取得的初步成效。海外“二次疫情”的爆发是否会对中国服务贸易产生新一轮的冲击?中国在保证国内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基础上,应采取怎样的政策才能减弱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并借此提升中国价值链的位置?此外,在发生疫情后,发达国家倾向于建立更为完整和安全的产业链,这在长期将如何影响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本文将利用中日、中美等双边高频服务贸易数据,分析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并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
-
二、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区域结构影响
-
根据OECD发布的双边服务贸易数据,2018年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法国占据了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前五名;而美国、韩国、日本、德国、法国分别位于对中国服务进口的前五名,因此疫情对上述国家服务业的冲击必然会影响其对中国的服务进、出口活动,未来可对上述国家的疫情发展及防疫政策进行重点关注,从而对中国服务贸易情况进行预测。
-
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各国所出台的相关防疫政策导致日常经济活动能力大幅度下降,这将直接造成全球服务贸易供给和需求的大幅萎缩。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国际服务贸易的短期冲击,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各国政府兼顾疫情和处理防控和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能力。从WTO所发布的服务贸易月度数据看,疫情冲击造成中国绝大多数主要服务贸易伙伴的服务进、出口均出现明显下跌(见表1和表2),而受各国实施防疫政策存在时间差的影响,因而表现出的冲击程度在时间上有所差别,总体上,服务出口在2020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受疫情冲击的负面影响最为明显。至2020年12月,除了法国和韩国外,绝大多数国家的服务出口均未恢复到疫前水平。
-
从区域来看,服务出口来源地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和北美地区,而疫情均对这些地区的服务出口造成巨大冲击。针对服务出口下跌更为明显的国家,未来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服务业(服务贸易)合作有着更多的机会和谈判优势。
-
数据来源:WTO, https://data.wto.org/
-
数据来源:WTO, https://data.wto.org/
-
总体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对法国、意大利、日本的服务出口产生的负面冲击比服务进口要大;而新冠肺炎疫情对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印度、韩国、荷兰、俄罗斯、英国的服务进口产生的负面冲击比服务出口要大。针对服务进口下降更为明显的国家,给中国服务业(服务贸易)走出去提供了一个极为有利的机遇,中国可以通过促进多边(双边)谈判的方式加快中国服务业(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步伐。
-
三、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影响
-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虽然短期对我国服务贸易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冲击,但从长期来看,此次疫情加速了我国服务业商业模式创新与升级再造,催生出了一些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与新增长点,为促进我国服务业与国际产业链的融合与深化提供了机遇。具体而言,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服务贸易呈现出以下发展特点(见表3~5):①
-
1.此次疫情对服务贸易造成的冲击比货物贸易更为严重,而且对服务进口的负面影响比服务出口要大。截至2020年11月,我国货物出口基本不仅已恢复到疫前水平(与2019年12月相比),在其他国家疫情尚未得到控制情况下,近期货物出口增长幅度加快;但同时,服务出口还未完全恢复(对比缺口为63.62亿美元,降低幅度为24.46%)。另外,货物进口规模也得到了完全恢复(主要体现在2020年7月份起货物进口增长迅速),但服务进口规模受疫情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对比缺口为163.61亿美元,降低幅度为34.91%)。
-
2.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传统服务贸易的负面冲击更为明显。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个国家对本国民众发出赴中国旅游警示,纷纷针对中国采取缩减或停飞航班、加强中国游客的入境审查,以及拒绝疫情期间具有中国旅行经历人员的入境。截至2020年2月16日,共有133个国家(地区)相继采取了入境管制措施,这些措施导致了以商务、旅游及留学为目的的人员出行频次大幅度下降。疫情的爆发也使得外国高级专家取消了来华进行咨询、教育培训、演出表演等活动。旅游服务贸易是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旅行服务贸易额占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近几年一直保持在40%左右,旅游服务贸易的萎缩对服务贸易整体产生了明显冲击。同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及劳务合作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2020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0.1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18.6万人;同时,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2020年完成营业额10756.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8%。综上所述,占中国服务贸易比重较大的旅行、建筑和运输服务三类传统服务都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明显冲击。
-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管理局,http://www.safe.gov.cn/
-
3.新兴服务贸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但无法抵消以旅行、建筑和运输服务为代表的传统服务贸易下降趋势。由于返乡回家过年的原因,国内很多服务行业在年前都预期减少了服务供给,相应采取减少服务供应网点的措施,而在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采取的“封城”、隔离政策有可能使对跨境交易的服务需求有所增加。因此,疫情对通过跨境支付模式(无接触)服务活动的影响要从供、需两方的情况变化来进行判断。总体而言,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技术服务、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研发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受疫情冲击较小,这些新兴服务行业多为长期订单,需求较为稳定,且服务提供方式可部分采取远程在线提供,受疫情影响可控。
-
4.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对商业存在模式的服务贸易(FATS)构成不利影响,但长期并不会影响中国对外资服务企业开展业务的吸引力。在疫情发生初期,多家跨国服务提供商宣布暂停在中国的业务,如宜家暂时关闭在中国的所有30家分店;麦当劳关闭在湖北省的所有分店;星巴克关闭了中国4292家中一半以上的门店。因此可以预期短期内外国公司在我国的部分服务交易额会有所下降;同时,部分在华日本企业考虑将生产线或研发机构迁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如爱信精机、丰田纺织、富士通等。但随着中国疫情在2020年中得到了基本控制,而欧洲、东南亚、南美等国家疫情却进一步恶化,长期而言,外资服务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存量和流量都有增加的可能性。虽然目前尚不能获得2020年我国在商业存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数据,但可以通过我国利用服务业外资数据来预测疫情对商业存在模式交易额的影响。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7767.7亿元,增长13.9%,占比77.7%。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增长11.4%,高技术服务业增长28.5%,其中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信息服务分别增长78.8%、52.7%、15.1%和11.6%。①上述数据反映出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加。另外,由于目前我国主要的服务贸易伙伴并没有完全控制住疫情,因此判断我国服务业的对外投资规模将有可能缩小,而把意愿扩大投资的资金留在国内。
-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管理局,http://www.safe.gov.cn/
-
5.疫情缩小了我国巨额的服务贸易逆差。从贸易盈余来看(表5),2020年11月,我国货物贸易顺差为690.51亿美元,与疫前(2019年12月)相比增加了198.58亿美元,进一步证实疫情在我国得到控制后,货物贸易迅速得到了恢复;而服务贸易逆差从208.55亿美元降低到108.55亿美元,共减少了100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逆差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疫情对旅行和运输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的冲击比较大,旅行和运输服务的逆差额明显降低(逆差分别减少110.3亿美元和20.72亿美元),同时,建设服务和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加工贸易服务的顺差额也有所降低(分别降低6.28亿美元和4.7亿美元)。另外,我国具备比较优势的其他商业服务的贸易顺差基本恢复到了疫前水平,因此体现出服务贸易的抗危机性特征(resilience)。
-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管理局,http://www.safe.gov.cn/
-
6.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会对服务外包形成明显冲击,离岸、在岸业务的同比增速可能明显下滑,而离岸业务短期受冲击程度可能大于在岸业务,但部分外包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服务外包行业属性来看,服务外包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受疫情期间隔离措施的影响,疫情在短期会对服务外包造成明显冲击,离岸、在岸业务的同比增速可能明显下滑。而且大部分服务外包企业属于轻资产的中小企业,工资社保占经营成本比重较大,融资渠道有限,抗风险能力低,面临着较大现金流压力。从服务外包市场结构看,离岸业务短期受冲击程度可能大于在岸业务。基于对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及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部分服务发包国可能会减少对中国的发包业务,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可能加速业务回流至本国或近岸国家,但受到影响的业务主要为新订单,原有的长期订单受冲击可能较小;在岸业务则预计随着中国疫情得到控制及全面复工后逐步得到恢复。
-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可区分为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两个方面,目前我国旅游、运输及加工贸易等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尚未恢复到疫前水平,而其他商业服务由于具备抗危机性特征,目前已经逐渐得到恢复。在疫情期间,中国服务贸易的数字化发展趋势加速,大量平台类服务企业充分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得原本需要通过相互接触而实现的服务贸易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得以实现,这减弱了疫情对中国服务贸易的短期冲击;同时,中国内部巨大的市场需求所产生的“本地市场效应”会进一步缓解疫情对服务贸易带来的负面冲击,并同时给国内服务企业带来了新一轮创新发展的机遇。新冠肺炎疫情的短期冲击并不会改变中国市场长期对外资服务企业有着较大吸引力的事实。另外,由于疫情在境外还在持续蔓延,尤其是目前第二波疫情正在多国汹汹而行,而疫苗目前尚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尤其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面临疫苗短缺),估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
四、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美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
-
(一) 疫情对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影响
-
从美国服务出口额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到(表6),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美国几乎对所有国家(地区)的服务出口规模都有所下降,而其中对中国的服务出口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从2019年第四季度的141.17亿美元下降到2020年第一季度的109.58美元,共下降了31.59亿美元(环比下降22.38%);而在2020年第二季度,美国对中国的服务出口继续下跌到81亿美元,比第一季度出口规模,减少了28.58亿美元,环比下跌26.08%。
-
而从美国的服务进口额变化来看(表6),疫情并没有使美国从其他所有国家的服务进口都有所减少。从2020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看,美国从加拿大、德国及新加坡的服务进口规模依然增加(可能是疫情还没扩散到这些国家的原因),而美国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服务进口规模则有所下降。其中,美国从中国的服务进口受疫情影响同样非常严重(排在日本和墨西哥之后,居第三位),从2019年第四季度的48.15亿美元下降到2020年第一季度的39.39亿美元,共下降8.76亿美元(环比下降18.19%);而在2020年第二季度,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服务继续下跌到33.78亿美元,比第一季度进口规模下降了5.61亿美元,环比下降14.24%。
-
综合上述美国进、出口服务两方面情况看,新冠肺炎疫情使中美服务贸易逆差规模有所缩小,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对美国的服务贸易逆差额为70.19亿美元,而2019年第四季度的服务贸易逆差额为93.02亿美元,减少了22.83亿美元。到了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对美国的服务贸易逆差额进一步缩减到47.22亿美元。由于美国经济分析局并没有公布对中国服务贸易更为细化的产业数据,因此无法判断上述服务进、出口及贸易逆差的减少究竟是由哪个部门的服务贸易所引起的,但根据前述分析结论,大致可以判定在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对中美服务贸易的冲击仍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贸易,如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
-
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https://www.bea.gov/
-
(二) 疫情对美国服务贸易地区结构的影响
-
疫情爆发后美国进一步意识到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因此美国进、出口服务数据的变化会透视出美国产业政策调整的种种迹象。
-
从美国服务出口地区的占比数据来看,2020年第二季度与疫情爆发前2019年第四季度的数据相比,美国对新加坡(1.01%)、沙特阿拉伯(0.5%)、英国(0.29%)、中国香港地区(0.22%)及日本(0.2%)的服务出口比例有所增加;而对中国(-1.08%)、加拿大(-0.92%)、巴西(-0.67%)、墨西哥(-0.64%)、印度(-0.43%)、法国(-0.37%)、韩国(-0.32%)、德国(-0.25%)、意大利(-0.21%)的服务出口比例出现了下降。
-
而从美国服务进口地区的占比数据来看,在2020年第二季度与疫前2019年第四季度的数据相比,美国明显降低了从墨西哥(-2.9%)、意大利(-1.31%)和法国(-0.88%)的服务进口比例,而对日本(1.47%)、新加坡(0.86%)、德国(0.74%)、印度(0.71%)、加拿大(0.66%)、英国(0.47%)、中国香港地区(0.39%)、巴西(0.27%)、韩国(0.21%)、中国(0.17%)、中国台湾地区(0.17%)、沙特阿拉伯(0.01%)的服务进口比例有所增加,其中又以从日本、新加坡、德国和加拿大的服务进口占比提升最大。
-
综合上述两方面分析(见图1),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美国明显增加了对亚洲地区的新加坡、沙特阿拉伯和日本以及英国的服务出口占比,同时降低了对中国的服务出口占比。因此,美国原来对中国的服务出口规模在将来有可能被亚洲的新加坡、沙特阿拉伯和日本所取代。美国从新加坡和日本的服务进口占比出现了大幅提升,未来美国有可能通过日本和新加坡去替代与中国原有的服务贸易联系。另外,美国与法国、意大利及墨西哥的服务贸易进、出口占比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
图1 美国服务进、出口的地区结构变化(%)
-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由于中美双边贸易摩擦仍在延续,特朗普为争取连任,采取了一系列对华不友好政策,如禁止对中国出口高端技术(服务贸易),把中国华为公司列入黑名单,对相应中国推行的5G标准进行抵制,减少在美国企业或科研单位从事商务和研发活动的中国人员发放签证,禁止在美国下载微信和TikTok应用程序等。在未来一段时间,可以预期中美双方依旧会处于贸易摩擦状态,这在疫情冲击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对双边服务贸易的负面影响。由于中国从美国大量减少生产性服务的进口,因此这会导致中国在短期内进口的生产性服务投入有所降低,为适应这种变化,中国必须要实施更有效的服务业创新政策,加快经济内循环,培育起国内的高端服务业,重新改造升级国内的价值链。
-
五、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中日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
-
(一)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日本服务贸易的影响
-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的爆发,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防疫对策,并在2020年3月10日的内阁会议上通过了允许首相在必要情况下宣布日本进入紧急状态的法案。因此,下文通过分析对比3月份前后日本的相关数据,以期判断新冠肺炎疫情对中日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
-
从图2可以看到,日本的服务出口在2020年4月出现断崖式下跌,但同时日本服务进口却增加了。日本服务出口明显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2020年2月之后,日本旅游服务的停滞导致大量外国游客无法到日本进行旅游消费,从而大幅降低了日本的旅游收入,同时由于当时日本还在筹备2020年奥运会开幕式,因此需要大量的服务投入进行支持,从而导致4月份日本服务贸易逆差有所增加。①由于疫情持续在东京、大阪等大城市出现,据2020年6月份数据显示,日本服务进、出口出现了同时下滑迹象。
-
数据来源:日本银行(Bank of Japan)
-
图2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日本服务贸易的影响(2019.06~2020.06)
-
(二)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中日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
-
虽然日本从2020年3月份才采取防疫政策,但2019年12月底新冠肺炎疫情已开始在中国武汉出现,因此可以从日本在2019年第四季度到2020年第一季度期间对中国的服务贸易变化情况来判断疫情对中日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首先,从表7可以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对日本出口中国的旅游和运输服务产生的负面冲击较大(平均月度降低幅度分别为-39.32%和-18.03%),②而对其他服务的负面冲击要稍低一些(平均月度降低幅度为-14.29%);其中,在其他服务里,疫情对维护和维修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个人、文化及娱乐服务的出口冲击最为明显(平均月度降低幅度分别为-48.44%、-21.81%、-49.94%和-18.11%),但同期日本对中国出口的建筑服务、金融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却出现了逆势增长趋势(平均月度增幅分别为31.59%、54.09%和6.94%)。
-
其次,从日本从中国的服务进口来看(表7),新冠肺炎疫情同样对运输和旅游服务的负面冲击比较大(平均月度降低幅度分别为-40.28%和-32.79%),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期日本从中国进口的其他服务却出现了增长态势(14.18%),其中维护和维修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和其他商业服务的平均月度增长率分别为13.33%、 144.06%、3.07%和33.79%;另外,在其他服务中,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服务如加工贸易,保险和养老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个人、文化及娱乐服务。
-
最后,从日本对中国双边服务贸易的盈余情况来看,疫情使日本对中国的服务贸易顺差大幅降低,2020第一季度比2019年第四季度贸易顺差降低了2051.26亿日元。其中,旅游服务所降低的顺差额最大,为1470.16亿日元,而其他服务由疫情爆发前的顺差193.65亿日元变为逆差-422.8亿日元,其中又以知识产权使用费和其他商业服务两项变化最大。另外,疫情爆发后日本对中国的金融服务盈余明显增加了36.17亿日元。
-
数据来源:日本银行(Bank of Japan)
-
(三)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日本服务贸易地区结构的影响
-
通过对比分析日本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服务贸易占比情况,可得到疫情后日本产业政策的调整方向。由于旅游和运输服务受防疫的隔离政策影响最为明显,因此通过把这两项服务剔除后的其他服务贸易占比变化可能更真实地反映出日本产业政策的调整意愿(见表8)。
-
数据来源:日本银行(Bank of Japan).
-
从贸易规模来看,与疫前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对比2019年第四季度),日本与绝大多数贸易对象在其他服务项上的贸易规模出现下滑,但出现增长的有以下几种情况:日本对中国和德国的服务进口、对法国和英国的服务出口以及对荷兰的服务进、出口。①而从贸易占比情况来看,疫情后出现增加的情况包括:日本对中国和德国的服务进口(分别增加0.59%和0.28%),日本对法国和英国的服务出口(分别增加0.4%和1.73%),日本对荷兰的服务出口及服务进口(分别增加0.48%和0.77%)。
-
总体而言,疫情爆发后,日本对新加坡、泰国和美国的服务进、出口占比明显降低。其中对服务出口而言,日本对中国、新加坡、泰国的服务出口占比在降低的同时,对英国、荷兰和法国的服务出口占比有所增加,因此判断出在疫情后日本更倾向于对欧洲进行服务出口。而在服务进口上,日本从美国、法国、新加坡、泰国、英国的服务进口在降低的同时,从中国、荷兰、德国及其他地区的服务进口有所增加,而其中很大比例主要通过从美国的服务进口转移到从其他地区进行进口,反映出疫情爆发后,日本试图通过以进口来源地的分散化以实现“产业链安全”目标。
-
从当前疫情的控制情况来看,随着疫情在中、日两国逐步得到控制,相信中日之间在旅游、运输及加工贸易方面将会得到迅速恢复。但长期而言,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等方面的服务贸易对中日两国之间的价值链作用更为重要。从疫情期间的数字来看,疫情使中日双边的金融服务及其他商业服务的贸易规模有所增长,但日本对中国出口的知识产权使用费,以及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双边进出口规模明显降低,因此疫情爆发将不利于中国发展相关高端技术及数字产业。另外,前述结论认为,疫情爆发后美国服务供应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价值链调整策略,在亚洲地区主要是加强了与日本和新加坡的合作,同时减少与中国进行合作。因此,如果美国和日本联合共同抵制与中国合作发展高科技产业项目,那将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陷入不利局面,因此我国必须要进一步加快实现高新技术的本地供应。
-
六、 结论
-
2003年的“非典疫情”对我国服务贸易只产生了短期冲击,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延续时间更长、扩散面更广,产生了更为深远的经济影响。新冠肺炎疫情除了对服务贸易产生直接的负面冲击以外,长期还会导致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迫使各国对进、出口的生产性服务投入(制造业服务化)进行改变,并进一步对服务贸易造成影响。通过利用双边高频服务贸易数据,本文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
1. 新冠肺炎疫情使绝大多数中国贸易伙伴的服务进、出口规模出现明显下跌(2020年4月最为严重),而且对服务出口的负面冲击要比服务进口更大,中国作为服务进口大国,因此受疫情冲击更为明显。当前疫情在境外还在持续蔓延,疫苗尚受生产能力和地域供应的限制,估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
2.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冲击要比货物贸易更为严重,而且中国传统服务贸易(旅行、建筑和运输服务)的负面冲击更为明显;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受疫情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无法抵消传统服务贸易的下降趋势。至2020年11月底,中国对大多数国家的服务进、出口规模均未恢复到疫前水平;中国具备比较优势的其他商业服务,其贸易顺差基本恢复到疫前水平,体现出服务贸易的抗危机性特征。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对商业存在模式的服务贸易(FATS)构成不利影响,但并不会改变中国市场长期对外资服务企业有着较大吸引力的事实。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对服务外包造成了明显冲击,离岸、在岸业务的同比增速出现明显下滑,离岸业务短期受冲击程度要大于在岸业务。
-
3. 日本筹备奥运会的服务需求减弱了疫情对日本服务贸易的负面冲击。疫情对日本出口中国的旅游和运输服务产生的负面冲击较大,但同期日本对中国出口的建筑、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以及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维护和维修服务、金融、知识产权使用费及其他商业服务却出现了逆势增长趋势。新冠肺炎疫情让各国政府进一步重视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疫情爆发后日本更倾向于对欧洲进行服务出口,同时试图通过以进口来源地的分散化来实现“产业链安全”目标。
-
4. 疫情爆发后,中美双边服务贸易规模的下降程度尤其严重;同时,美国与新加坡、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的服务贸易联系明显增强,因此美国意图用其他国家来取代与中国原有的服务贸易联系,由于中国高度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这必将对中国服务贸易产生影响。
-
5.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自然突发现象,让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认识到全球化分工时代经济增长的脆弱性,一些欧洲国家也产生了同样的担忧。预计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会倾向于构建更独立、更完整、更安全的产业链,从而加速产业链回流本土及周边国家,而这将会影响到作为中间投入的生产性服务在全球的流向规模和结构。为应对疫情后期各国的产业政策调整,中国应充分利用内部巨大的市场需求所产生的“本地市场效应”去缓解疫情对服务贸易带来的负面冲击,而且要通过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城市、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平台试行服务业创新政策,加快经济内循环,培育起国内的高端服务业,重新改造升级国内的价值链。
-
① 由于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在2020年1月份和2月份的数据采用了1-2月合计的形式进行汇报,而且由于疫情原因并没有单独对2月的数据进行汇报。因此,为了评估疫情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根据疫情在全国发展的时间表,同时避免2020年1月底新年过节的因素,因此疫前数据在这里采用了2019年12月份的数据,而受疫情影响的主要月份采用2020年3月份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
-
① 商务部:2020年我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3.9%[EB/OL].(2021-01-20)[2021-03-23].http://www.ce.cn/cysc/newmain/yc/jsxw/202101/20/t20210120_36243046.shtml.
-
① 2020年3月24日,日本宣布推迟奥运会开幕式。
-
② 计算方式为本季度的平均每月数据相比前一季度的平均每月数据增加(减少)比例。
-
① 由于目前日本银行只提供2020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因此和前面分析美国第二季度的结论可能有点不同。
-
参考文献
-
[1] 蒙英华,黄建忠.经济危机下服务贸易的弱周期性研究:以美国为例[J].经济管理,2009,31(11):26-31.
-
[2] 唐海燕,蒙英华.服务贸易能平缓经济冲击吗——基于美国经济波动跨国传导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12):61-69.
-
[3] IMF,世界经济展望,2020年.https://www.imf.org/external/chinese.
-
[4] Lennon,C.,D.Mirza & G.Nicoletti,“Complementarity of Inputs across Countries in Services Trade”,Annals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GENES,2009,93-94:161-182.
-
[5] WTO,Services Trade Barometer,11 March 2020.
-
摘要
通过利用高频的双边服务贸易数据,本文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在短期内对我国服务贸易产生直接的负面冲击,长期还将通过各国产业政策的调整影响到我国服务贸易与全球价值链。(2)疫情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冲击要比货物贸易更为严重,而且对传统服务贸易的冲击最为明显,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由于具备抗危机性特征,因而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但无法抵消传统服务贸易的下降趋势;短期内疫情对商业存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FATS)同样构成不利因素,但长期并不会影响中国对外资服务企业开展业务的吸引力;疫情在短期内对中国服务外包造成冲击,而且离岸业务受冲击程度要大于在岸业务。(3)疫情对日本出口中国的旅游和运输服务产生的负面冲击较大,但中日双边也出现了逆势增长的服务贸易部门,疫情爆发后日本更倾向于对欧洲进行服务出口,同时试图通过以进口来源地的分散化以实现“产业链安全”目标。(4)中美双边服务贸易规模下降程度尤为严重,而且美国明显增强了与新加坡、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的服务贸易联系,意欲用其他国家来取代与中国原有的服务贸易联系。
Abstract
By using monthly and quarterly bilateral flow data on service trade, we 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 Covid-19 on China’s trade in service,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epidemic not only cause a direct shock in short time, but also produce an indirect effect on China’s service trade by adjusting industry policy of other countries. (2) More serious shock can be seen on service trade than commodity trade; comparing with traditional service trade, with resilience characteristic, knowledge-intensive trade service is affected not so serious. The epidemic also constitutes a negative shock on Foreign Affiliated Trade in Service (FATS) in the short time, but China is still an attractive destination for foreign firms to conduct business. The epidemic will have an impact on China's service outsourcing in the short term, and the impact of offshore busines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onshore business. (3) The epidemic has a great negative impact on Japan's export to China on tourism and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However, bilateral servic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lso have growing sector. In addition,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epidemic, Japan tends to export services to Europe, and trie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ndustrial chain security" through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import sources. (4) The scale of bilateral servic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s declined particularly seriously, Moreover, the United States has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ed its service trade ties with Singapore, Japan, United Kingdom and Saudi Arabia, In the future, the original service trad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may be replaced by other coun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