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5-12.
摘要:WTO多哈回合已历经14年之久,期间所达成的成果着实让人沮丧。2013年12月的巴厘岛会议正式通过了WTO成立以来首个多边贸易协定——《贸易便利化协定》,对多哈回合的结束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本文回顾了WTO多哈回合中贸易便利化议题,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协定》在WTO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并探讨《贸易便利化协定》中贸易便利化措施及发展中与最不发达成员的特殊差别待遇两大部分内容。
2014(5):13-24.
摘要:WTO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在审理错综复杂的案件中频繁运用“问题回避技法”,既能维持适当的政治-司法平衡,有助于保障WTO的正常运行,又可以坚持经济效率原则,有利于保证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按照DSU规定完成其迅速有效解决WTO争端的职能。但这些“问题回避技法”主要源于西方法理及司法实践,我国参诉人员对此了解不多,难以应对,增加了我国在WTO诉讼活动中胜诉的难度。因此,我国在参诉中,首先要正确理解“规则取向”和“问题回避技法”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加大对西方相关法理、司法实践及WTO案件的研究,提高应对技巧;对那些使用频率低、主要涉及程序问题的技法也要做好预防工作。同时,要善于运用WTO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特殊差别待遇,据理力争,切实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2014(5):25-34.
摘要:区域经济关联是解释区域经济趋同化的重要原因,究其原因,有来自于产业链分工、区域资源禀赋、关键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解释。文中采用大区关联、省域关联、指标关联三阶段逼近原理,从而获得影响区域宏观经济增长的省际证据。以新疆为代表性区域的研究表明:一阶段,新疆与大区华南、华北和华东的经济关联性较强;二阶段,新疆与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山东、江苏和河北的经济关联性较强;三阶段,新疆GDP与关联性较强省份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和进出口总额等宏观指标关联较强。
2014(5):35-46.
摘要:近年来,我国频频遭受新兴经济体的反倾销调查,而且采取的制裁措施比发达国家更为严厉。本文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出以下特征:新兴经济体已超越发达国家成为对华反倾销的主要发起方,其调查数呈现波浪式上升的总体趋势,涉案产品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行业,不仅强度大、执行率高,而且对我国损害严重。随后,本文从国内与国际两方面对我国屡遭新兴经济体反倾销之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企业、行业协会及政府的角度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企业应“修炼内功”,提升产品质量,以科技创新推广自主品牌,采用多种方式进入新兴经济体市场,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行业协会应发挥好协调与指导作用,规范企业的出口行为,并带领企业积极应诉;政府需加强宏观调控,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健全高效的反倾销预警机制。
2014(5):47-56.
摘要:为检验我国OFDI是否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产生的条件,运用我国2004~2010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和“国际R&D溢出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现阶段OFDI渠道获得的国际R&D并未显著提升我国的TFP。然后考察了6个衡量母国吸收能力的指标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没有促进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经济开放度和研发强度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没有起作用;技术差距和金融发展水平促进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
2014(5):57-65.
摘要: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自由贸易的国际法与国际机制因存在广泛的议题交叉而面临体系化协调的问题,引发相应国际法与国际机制间的互动并为国际规则的体系化协调提供了可行性。通过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跨学科综合研究,为气候与贸易国际法与国际机制的互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当前,碳贸易、与贸易有关的减排措施以及气候友好型技术贸易问题凸显了气候与贸易国际法的议题交叉,急需国际法与国际机制间的体系化协调,我国应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014(5):66-80.
摘要:作为两大法系相互交融的产物,《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称“CISG”)是国际商法领域的重要成果。鉴于CISG损害“可预见性规则”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模糊性,且具体规则在适用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故该法律问题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价值。本文在把握“可预见性规则”法律渊源、法理的基础之上,重点就CISG损害“可预见性规则”的“主体”、“时间”、“认识”、“主客观标准”、“因果关系”和“预见内容”要件开展了分析。并结合CISG实例,以期将抽象规则具体化,为更好地把握和适用CISG损害“可预见性规则”提供一定借鉴。
2014(5):81-88.
摘要:本研究对我国23所高校120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调查,首次从教师角度从评估方法、评估反馈、评估主体、评估指标、评估结果、教师对评估的总体感觉、教师对评估的态度以及大学英语教师的特殊性8个方面展示了大学英语教师评估现状,并就现存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2014(5):89-96.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值得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英国学者提出的Career EDGE模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模型的提出背景、内容结构以及现实价值,并指出了模型在课程植入、资源整合、效能激发、发展档案管理的应用等方面给我国高校就业力开发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