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6):5-18.
摘要:在WTO《补贴协定》下有关出口补贴的争端案件中,如何判定“事实上以出口为条件的补贴”历来是一个难点。而同时,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涉及“事实上以出口为条件的补贴”案件,大多背景复杂,头绪繁多,而审理案件的专家组或者上诉机构则往往殚精竭虑,在千方百计理清事实的同时,也努力建立合理可信的分析框架和方法,以求明法析理,体现法律标准之明确、统一和公正。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相关四起案件的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报告对这一问题的阐释,分析展示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思考的逻辑和角度,以为我们更加深刻领悟这一概念和未来相关政策之制定提供参考。
2014(6):19-26.
摘要:中产阶层是社会的中坚与稳定器,也是服务性消费品的主要消费者。本文利用上海市统计年鉴中关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的面板数据(2000~2012),采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和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对中产阶层可支配收入和服务性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可支配收入与服务性消费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并不随着消费者所在阶层的改变而改变;但是,中产阶层的服务性边际消费倾向高于较高收入阶层和较低收入阶层。这些研究结论对政府发展现代服务产业以及企业针对目标市场设计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4(6):27-39.
摘要:法学理论的发展,催生了仲裁实务的新潮流。《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规则》的出现,对于临时措施、合并仲裁、开放名册、仲裁调解、友好仲裁等仲裁制度做了大胆和有益的实践。本文将结合仲裁理论研究,对于以上创新制度在自贸区仲裁规则中的尝试进行分析,探求中国仲裁制度发展的新思路。
2014(6):40-46.
摘要: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规定,各国可以根据本国的需要,自由决定是否对声音等非视觉标志给予商标保护。目前,声音商标的保护得到了一些国家的认可。作为一种新型商标形式,我国声音商标的立法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基于对各国声音商标的立法实践的比较研究,指出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声音商标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014(6):47-57.
摘要:近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持续走高,但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却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市2003~2009年的面板数据,探讨影响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差异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从全国层面总的数据看,制度因素和金融发展对我国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正的影响;从地区内部层面来看,制度对东部地区省市的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地受制度的影响;金融发展对东部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显著,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2014(6):58-66.
摘要: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潜力与投资存量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行业的资本深化分析是衡量投资存量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为研究区域,运用复合区位商法辨识出两个地区已形成的制造业集群,深入分析了20个制造业集群的资本深化趋势,还对制造业集群从资本报酬递增和资本报酬率两个方面进行了资本深化的效应分析。有关结论可供相关部门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作为参考依据。
2014(6):67-74.
摘要: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已使全球各国的经济联系变得愈来愈紧密,对外贸易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世界各国均想方设法将本国商品打入国外市场,而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商标能有效提升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并进而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这一背景下,商标翻译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而任何一个商标词均具有来源语文化的含义,商标的翻译是实施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阐述了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商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2014(6):75-83.
摘要:新时期,研究生教育向日趋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引发了一系列针对研究生素质结构特征的思考与讨论。该研究在整理已有研究生素质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探索出研究生素质的结构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通过研究发现,研究生素质结构由能力素质、人文素质、知识素质、人格特征和身体素质5个维度构成,这为改善研究生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4(6):84-92.
摘要:国际格局角色转换,不仅是冷战结束的重要标志,而且也是国际社会发生变革的必然结果。冷战后,由于国际恐怖主义的泛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文明冲突的蔓延,国际格局角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集中体现为:以东欧、中亚、西亚、北非等地区“颜色革命”为标识的非西方文明社会政治觉醒;以地区安全为支轴的以色列化、地缘政治为核心的巴尔干化、恐怖主义为后盾的塔利班化、新兴经济体为龙头的新门罗主义化等地区安全多孔化;以美国为代表的传统力量、欧洲为代表的挑战力量、俄罗斯为代表的对抗力量、中国为代表的新生力量等碎片化的世界。国际格局角色转换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发展中国家的地区认同意识淡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