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6):5-17.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16.06.001
摘要: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共同制定了《G20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全球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一致通过了《G20创新增长蓝图》,并且第一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同意推动《巴黎协定》尽早生效,发起《G20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和《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G20领导人决心合力支持G20继续聚焦世界经济面临的最突出、最重要、最紧迫的挑战,加强政策协调,完善机制建设,扎实落实成果,引领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G20杭州峰会的成果能够为全球经济发展、政策协调、法治机制完善带来哪些变化?上述成果的内涵是什么?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究竟在哪里?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必将加深对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学科的重大问题的积极理解。带着对这些问题的疑问,本刊编辑部特别有幸借助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举办的“服务业开放与服务贸易发展”学术研讨会邀请到邢厚媛、刘志彪、盛斌、唐宜红、申明浩和蔡宏波等几位在国际经贸领域享有广泛影响力和深厚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解答有关G20峰会成果的十个问题,以飨读者。
2016(6):18-28.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16.06.002
摘要:WTO曾经拟启动电子商务规则谈判,但由于成员分歧而搁浅。但WTO相关协定包括GATT和GATS,都涉及或能推断出与电子商务有关的规则。ITA协定、正在谈判的TiSA协定更是直接与电子商务有关。中国政府可发起推动WTO开展《电子商务诸边协定》即俗称的“eWTO”协定谈判。本文就“eWTO”构建的十大原则进行了建议性分析。
2016(6):29-39.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16.06.003
摘要: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a)(ii)段到期后的法律效果和影响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认为:首先,市场经济地位、倾销、价格可比性和替代国方法之间的关系,证明市场经济地位和替代国方法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法律问题;其次,议定书第15(a)(ii)段是议定书中唯一授权使用替代国方法的条款,该条款的到期将绝对和无条件地终止替代国方法的使用,并且免除中国被调查生产者的取证责任;第三,议定书第15条的存续条款不构成在2016年后继续使用替代国方法的法律依据。最后结论是:替代国方法将于而且必须在2016年底终止。
2016(6):40-52.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16.06.004
摘要:资本存量K是研究一国经济增长、投资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TFP)等宏观经济问题的基础。但我国各类统计中均没有直接给出该指标的相关数据。已有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全国、省际层面,而对分行业的研究较少。即便有,多数也只是局限在工业或某单一行业的分析,缺乏行业间的总体分析和比较。本文基于我国官方发布的投入产出表中的相关数据,利用永续盘存法,通过行业的重新分解和合并,测算了1990~2014年我国8个行业的资本存量,并进而计算和比较了各行业的宏观投资效率。结果显示,1990年代中国的投资效率较高,但近年来我国各行业的投资效率有下降的趋势,并且不同行业间的投资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2016(6):53-63.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16.06.005
摘要:在近几十年的管理类研究中,企业间网络一直是学者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伴随着企业间网络中非对称性关系结构及企业间“权力”的形成,企业间网络逐渐演变为模块化组织,也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但从现有研究看,大部分停留在模块化组织表层,鲜有涉及到模块化组织中拥有企业间“权力”的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对于企业间“权力”的拥有,在实质上,是其在模块化组织中主导地位逐渐形成的过程。本文着眼于网络理论研究成果,并在模块化组织理论成果基础上,对核心企业主导地位的形成过程进行探析,确定网络位置对于核心企业主导地位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网络中心性位置对其主导地位形成的直接促使,进而对其主导地位的实质展开了探究,致力于引导模块化组织的研究向深入拓展。
2016(6):64-72.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16.06.006
摘要:多样化寻求行为作为一种常见的消费者选择策略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绩效,因而引起探索性购买相关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有关文献的梳理,首先介绍了多样化寻求行为的定义及形成机理,然后对多样化寻求行为的影响因素做了重点分析,接下来介绍了多样化寻求行为在研究中的测量方法,最后讨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2016(6):73-82.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16.06.007
摘要:南海仲裁案裁决对于南海渔业问题是危机,也是契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不十分有利于南海渔业资源保护,需要在其框架下促进多边合作的法治进程。南海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的国际法构成现状既与渔业资源特性有关,又与南海的特殊性有关。其构成未能较好地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也未能体现实质公平。考虑到后仲裁时代中国与南海诸国的关系紧张,建议从两岸合作着手,共同努力以服务获取话语权,进一步优化南海渔业养护与管理的软法、硬法构成配置,实现资源利用与养护的更好平衡。
2016(6):83-94.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16.06.008
摘要:本文以英语中做动词补语的FOR TO结构为研究对象,在认知语言学视阙下,基于其原有的语义、句法和语用的文献梳理,从FOR TO结构的句法属性和语义属性,FOR TO结构与不定式TO结构在认知语义上的区别,以及FOR TO结构的适用语境等维度进行了再解读,认为原有文献对FOR TO结构的分析在人的心智经历和一般认知规律研究上存在不足,应该更多的从语言表达者本身的认知视角出发来理解FOR TO结构独特的句法和语义属性。本文意在抛砖引玉,探索不同语言表达结构与说话者不同意义识解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