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5-21.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3.06.001
摘要: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系统总结了上海临港新片区三年来的创新试验成果,对标 “五个重要”要求,对标国家积极申请加入 CPTPP 和 DEPA 等高标准自贸协定,对标新片区在国内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中发挥龙头作用的迫切使命,通过问题、效率和动力变迁三大导向,提出临港新片区如何更好发挥内外开放两个扇面枢纽作用的制度创新建议,并为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启示。
2023(6):22-34.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3.06.002
摘要:中美两国均为全球数字经济大国,在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制订中,表现出明显的立场差异和博弈竞争态势。本文首先总结回顾了中美两国各自制订国际数字贸易规则的历程。然后针对免征数字关税、数据跨境自由流动、数字产品非歧视待遇等八个规则议题,系统比较了中美各自的规则立场。随之从数字产业比较优势、数字贸易国内监管体制、国际经贸治理理念以及国际规则制订路径偏好等层面分析了两国规则立场差异背后的原因。 最后,基于中国视角,提出了应对美国国际数字贸易规则竞争的对策建议。
2023(6):35-49.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3.06.003
摘要:本文通过筛选出科创板的 573 家科技型企业,并选取了 2011~2021 年的企业财务、政府引导基金投资、宏观经济等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多期 DID 模型,不仅对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分析,还比较了财政协同金融两种模式对处不同成长时期企业和不同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协同金融的信贷模式和投资模式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投资模式对促进处于成长初期的企业创新效果更好,信贷模式对促进处于成长稳定期的企业创新效果更好。投资模式和信贷模式对东部地区的企业创新都有显著促进作用,中部地区更多依赖于投资模式, 西部地区则更多依赖于信贷模式。为此,一方面应提高财政协同金融两种模式的相互配合;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应发展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投资模式的促进作用。
2023(6):50-65.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3.06.004
摘要: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并利用 2011~2018 年 CGSS 数据和省份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实证检验了这一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提升中国居民的生活幸福感。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居民个人年收入和降低环境污染来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异质性分析还表明,相比于农村居民,数字经济发展更加能提升城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相比于中西部地区居民,数字经济发展更加能提升东部地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数字经济发展增进人民幸福感的直接证据,但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导致其“幸福效应”未能普遍展现。因此,加强乡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发展,将能增加这些地区的居民收入,从而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3(6):66-77.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3.06.005
摘要:数字金融时代,金融科技的创新离不开金融数据的跨境流动,并由此产生通过国际贸易法规制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的问题。金融数据的跨境流动很早就受国际贸易法的规制, 并在近年逐渐凸显。当前,国际社会对于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的国际贸易法规制形成了多种发展模式,如欧盟的隐私保护优先的限制性流动模式、美国的经济利益优先的自由流动模式以及中国的主权和安全优先的谨慎适用模式,但发展模式的不同并没有妨碍国家或地区间的自由贸易协定通过日常经营活动下的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的自由条款、例外条款以及数据存储本地化条款等对金融数据的跨境流动进行规制。在此背景下,为推动金融数据多边贸易规则的形成,我国可在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国际贸易法规制发展模式方面求同存异,在制定金融数据跨境流动贸易条款时吸收并纳入国际规则, 并加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国际贸易法规制的国际合作。
2023(6):78-92.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3.06.006
摘要: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平台通过弱化“网约工”的主体适格性、组织从属性及淡化自身劳动管理职能的方式掀起了“去劳动关系化”的浪潮。通过比较劳动关系“二分法”和“三分法”,以及探讨劳动关系从属性的法理基础可知,“网约工”与传统劳动者的形成路径并无实质区别。传统劳动关系构成要件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应当遵循事实优先原则,聚焦指示权和惩戒权的认定以及平台经营业务的实质范围。本文旨在通过对劳动关系构成要件的因应提升其适用性,同时为搭建《劳动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 对平台用工的综合治理桥梁提供理论铺垫。
2023(6):93-106.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3.06.007
摘要:近年来,数字平台已成为政府提高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如何提升政府数字平台的治理绩效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技术、组织与环境(TOE)的框架,本文以 35 个典型政府数字平台为案例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讨政府数字平台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和条件组态。研究发现,政府数字平台的治理绩效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数据共享是政府数字平台发挥高治理效能的必要条件,低技术管理能力和低行政压力很可能造成低治理绩效。探究组态后发现,政府数字平台生成高治理绩效存在技术主导型、需求主导型和任务主导型三条路径。不同类型的政府数字平台治理偏好不同,法治类数字平台需要在确保公平正义的前提下,厘清业务条线,着力提高技术管理能力,而社会生活类数字平台多为需求主导型,需要切实解决民情诉求, 这些都为不同情景下的政府数字平台提高治理绩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2023(6):107-124.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3.06.008
摘要:提升全体人民致富能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有机结合的必然要求。致富能力是个体或群体在给定环境中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组合而持续获得收益的能力。本文首先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 (SL) 分析,提出致富能力的结构要素应包含环境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然后以客观致富能力和主观致富能力为评价维度,以致富能力结构要素为一级指标构建出区域致富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并以此作为测度方法,对我国各省区致富能力进行评价测度。最后,针对不同省区在致富能力四大结构要素的测量结果和表现,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以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