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32(3):5-24.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5.03.001
摘要: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制度型开放的前沿设计,不仅是外贸发展的新机遇,更为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提供了政策支持。本文以 2007 ~ 2022 年中国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开展自贸区建设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及机制分析。研究发现:自贸区建设对制造业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具有显著促进效应,此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旧成立;自贸区建设通过贸易增长驱动机制、外资引导跃升机制和税负纾解增效机制三条路径促进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自贸区建设仅对于处在发达地区和中等发达地区、技术多元化、内需导向以及战略差异度较小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具有提升作用,此外,对倾向合作的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效应几乎是倾向竞争企业的两倍;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的集聚性使得自贸区在正向影响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同时,存在显著的“产业链同群效应”,自贸区建设带来的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提升,进一步引致企业“价值链升级效应”。为扩大制度型开放的积极效应, 应构建自贸区分层退税与协同减免的税收机制,完善跨域飞地经济数字平台,设立内需引导基金与科技全周期补贴,推动产业集群与全球价值链深度融合,加快自贸区由 “单点突破”向“全域赋能”转变,从而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5, 32(3):25-42.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5.03.002
摘要: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加速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重点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期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及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基于此,本文采用 2009~2021 年国泰安上市公司数据库与中国工商注册企业数据库匹配所得样本,以“稳外资”为研究视角,系统探究其对我国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表明,“稳外资”显著推动了我国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升级, 在缓解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该作用的发挥主要得益于“稳外资” 产生的技术创新效应和供应网络多元化效应。其中,“稳外资”对管理效率高的企业、 垄断行业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大;在疫情发生之前,“稳外资”更有利于我国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升级;吸引新的外资企业进入仍是制造业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此外本文还分析了“稳外资”发挥作用的外部条件及其宏观经济效应,发现统一大市场有助于强化“稳外资”对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并且“稳外资”可以推动我国宏观产业结构整体升级,产业合理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更大。本文对我国“稳外资”政策实施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作用。
2025, 32(3):43-58.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5.03.003
摘要:在当前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下,探究人工智能对高技术产业韧性的作用机制, 对促进高技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人工智能纳入提升高技术产业韧性分析框架,从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两个维度构建高技术产业韧性指数,并利用 2010 ~ 2023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人工智能对高技术产业韧性的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显著促进高技术产业韧性提升,该结论经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人工智能对高技术产业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特征,在中部地区更为显著;人工智能不仅可以直接增强高技术产业韧性,还能通过促进产业升级的方式间接对高技术产业韧性产生影响,且对断裂韧性发挥的中介效应强于冲击韧性。本文为新格局下政府和企业更好地释放人工智能赋能红利以及提升高技术产业韧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2025, 32(3):59-76.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5.03.004
摘要:组织承诺不仅可以被用于衡量员工的创新绩效,同时也能预测其工作行为。AI 冲击对组织承诺的消极影响现实存在,但二者之间的具体作用路径和边界条件尚不清晰。为明确 AI 冲击对员工组织承诺的影响机制,本文聚焦 AI 应用带来的不确定性工作情境,依据“环境感知—情绪—态度”研究框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JD-R)模型和社会交换理论, 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通过对 337 份问卷样本进行二阶段调研,并采用层次回归和 BOOSTRAP 法,探究 AI 冲击对员工组织承诺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AI 冲击负向影响组织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和情感承诺),工作不安全感在 AI 冲击与持续承诺、规范承诺和情感承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必要的组织支持会弱化 AI 冲击对工作不安全感的正向影响,并削弱工作不安全感在 AI 冲击与持续承诺、规范承诺和情感承诺之间的中介作用。应关注 AI 及其应用带来的消极环境感知,降低员工因岗位替代、工作资源减少等问题而导致的工作不安感,同时通过加大对员工的 AI 培训等组织支持提升组织承诺。
2025, 32(3):77-93.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5.03.005
摘要:基于 2001~2016 年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本文探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出口产品转换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成本、促进创新和优化资源再配置三条途径显著促进出口产品转换。这一结论在使用不同方式测算或工具变量检验内生性后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出口产品转换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产业异质性和市场多元化程度异质性,东部和中部企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企业受到显著正向影响,不同市场多元化程度的企业呈现出“两头促进、 中间抑制”的特征。针对出口产品转换方向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出口产品主要从技术水平居中的产品转向技术水平更低或更高的产品。政府机构应完善数字化政策体系、推进中西部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应基于现实条件明确发展目标,有效利用相关政策支持,全方位多角度推进数字化转型,促进出口产品有效转换。
2025, 32(3):94-109.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5.03.006
摘要:营商环境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也是吸引工业项目投资的核心竞争力。文章以行政审批改革为切入点,实证考察了营商环境的引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 行政审批中心的设立,扩大了外商在华投资规模,且这一效应具有持续性;行政审批改革转变了政府职能,打破了制度壁垒,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外商直接投资。从具体实施措施来看,行政审批中心进驻的审批事项越多,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越大。 此外,外商投资方式、行业属性以及投资来源国等因素会影响行政审批改革的投资效应。因此,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是稳住外资基本盘的有力举措。
2025, 32(3):110-124.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5.03.007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国家豁免法》昭示着中国正式采取限制豁免制度,这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同时,该法的实施关涉中非合作,并可能在未来给中非合作带来风险挑战。 因而,梳理非洲国家在外国法院的涉讼主体、涉讼事由、抗辩路径与诉讼结果,能够较全面地呈现非洲国家在外国涉讼的国家豁免问题,为我国处理以非洲国家为被告的案件提供样本参考。在我国豁免制度转型的背景下,我国需要处理好保障私主体权益、 尊重非洲国家的豁免权以及维护中非友好关系三者的平衡,针对非洲国家未来的在华涉讼可能,剖析国家豁免问题的潜在挑战并提出具体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