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5):5-23.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5.05.001
摘要: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技术封锁风险增大的背景下,如何提升产业出口韧性成为各国应对外部冲击和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最新的 OECD-ICIO(2023)数据测算分析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与出口韧性的演进动态, 探讨其服务化转型对产业出口韧性的作用效果与机制路径。结果表明,由于服务投入国别来源的限制,先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并不必然提升出口韧性,只有根植本土的国内服务化转型才能促进韧性提升。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先进制造业国内服务化能够通过进口多元化效应与国内价值链延长效应促进出口韧性提升,并且在进口能力更强的 OECD 成员经济体与内部整合能力更高的样本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因此, 在先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进程中,既要立足超大国内市场,又要结合价值链序贯生产特点,稳步有序地助力出口“稳中有韧”目标的实现。
2025(5):24-40.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5.05.002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行业层面的数字经济渗透指标,利用 2007~2021 年 40 个国家 15 个制造业面板数据,探讨数字经济渗透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演变之间的关系。从总体影响效应来看,数字经济渗透对一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高度和参与深度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国别差异看,数字经济渗透对发达国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促进作用更大,对提高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的作用更强。从行业要素密集程度看,数字经济渗透对提升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高度和深度的正向作用效果最强。从数字化投入来源看,来自国外的数字经济渗透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边际影响大于来自国内的数字经济渗透。从影响路径看,数字经济渗透通过促进产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升级,驱动制造业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并向高端攀升,其中产业智能化的影响作用最大。
2025(5):41-58.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5.05.003
摘要:评价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探析区域差异与时空特征,并对驱动因素进行识别, 对实现我国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 2012~2022 年中国 30 个省级面板数据,从生产力技术化、绿色化、数字化维度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熵值法、Dagum 基尼系数及分解法、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分析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时空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新质生产力总体发展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区域发展上呈现出东部 > 中部 > 东北 > 西部的发展格局。(2)从区域差异来看,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在缓慢扩大,区域间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从时空演进来看, 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多极化现象正在逐渐减少,空间分布呈现出总体向外扩张的特征, 空间集聚态势有所减弱,重心迁移上呈现出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4)从驱动因素识别来看,政府支持力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数字化服务消费水平的影响力度强于其他驱动因子,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支持力度、其他因子的交互影响是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
2025(5):59-70.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5.05.004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其核心执政理念通过改革话语体系得以展现,这一体系不仅是党的政治话语体系的关键构成,更是凝聚改革共识的重要载体。中国共产党改革话语体系具有对社会生活的解释功能、价值观的凝聚功能和文化的传承功能,包含了改革的性质、目标、原则、战略、方法论五个维度的主要内容,并在澄清对改革性质误读的错误认识、回应对改革路径曲解的错误观点、批驳对改革历史割裂的错误主张三个方面彰显了其思想价值。建构改革话语体系需要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践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改革理论创新研究,不断提炼标识性概念,推动传播方式由“他塑”转向“自塑”,提升改革话语的国际传播效能。
2025(5):71-81.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5.05.005
摘要: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治国理政全局,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走开放和安全并重之路,以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变化, 特别是提出通过涉外国家安全建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本文基于涉外国家安全建设提出的背景、过程以及内涵,阐述塑造周边地区安全、 反“长臂管辖”机制、保护海洋权益以及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关键作用,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具体路径包括健全周边安全工作协调机制、 构建反“长臂管辖”机制、管控海洋权益分歧以及引领全球安全治理平台建设,以此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坚实的国家安全保障。
2025(5):82-93.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5.05.006
摘要:透明度原则具有发现、识别和规避危害性补贴的作用。国际高标准经贸协定较为普遍地对补贴的透明度作出了规定,呈现出拓展成员方的补贴通报范围、增加有关补贴损害的救济程序、纳入促进补贴通报的遵约措施等发展趋势。出现这一趋势背后的直接原因在于 WTO 补贴透明度原则的实践状况不佳,根本原因则在于由发达国家推动的国际贸易规则的“公平贸易”转向。面对高标准国际经贸协定中补贴透明度原则不断强化的趋势,我国补贴政策的透明度总体不足,应当加强对透明度义务与国家安全问题的统筹,努力改进通报义务履行状况,建立有效及时的信息公开平台,推进政府实施补贴与企业接受补贴情况的公开。在国际层面,我国应当提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补贴改革方案,强调关注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鼓励各国结合本国国情进行政策实践,避免对成员方延迟通报采取惩罚性措施。
2025(5):94-105.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5.05.007
摘要:外空自然资源活动竞争加剧,传统外空法制体系无法与实践发展互洽。法经济学中的“科斯理论”启示,明确外空自然资源“共用物”的法律属性,并承认国际主体可对其主张部分权利,是更符合实际,也更具效率的权利安排。相较传统外空法制体系对正义价值的追求,部分单边立法与多边协议尝试则是在迎合实践需求下对效率价值的过度主张。 作为正义与效率价值间的调和结果,外空自然资源“优先权”的提出或代表外空法制价值的潜在转向,但目前存在权利滥用的可能和界权成本增加的不足。为实现外空自然资源权属安排过程中正义与效率间的价值均衡,未来应重申与严格遵循国际外空法的基本原则,优化外空自然资源“优先权”权利内涵并推动概念法制化。
2025(5):106-124.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5.05.008
摘要:本文基于 2009~2023 年中国对 133 个经济体的数字服务出口数据,采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考察 RTA 数字贸易规则对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第一, RTA 数字贸易规则能够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同时释放“延伸引力”效应,对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存在显著正向效应。第二,机制检验表明 RTA 数字贸易规则能够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产生贸易创造效应,通过改善数字贸易监管环境释放“延伸引力”效应,进而促进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第三,异质性检验表明,“延伸引力”效应主要受非歧视性条款内容的影响;对于高收入经济体,RTA 数字贸易规则对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的贸易创造效应和“延伸引力”效应均显著为正,对于非高收入经济体仍然具有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但是“延伸引力”效应并不显著;RTA 数字贸易规则的贸易创造效应和“延伸引力”效应在知识产权使用费用、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三个部门表现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