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6):5-18.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5.06.001
摘要: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WTO 作为多边贸易秩序的支柱,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力:首先,内部机制叠加性失效加剧矛盾持续深化;其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导致传统治理模式失能。因此,WTO 的系统性改革将成为完善全球贸易治理体系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历史契合性、理论可行性和实践必然性等多维视角论述制度型开放推动 WTO 改革的内在逻辑,基于当前制度型开放在推动 WTO 改革范围、深度、实际效力等层面的现实挑战,探索制度型开放推动 WTO 改革的实践路径,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 WTO 相关议题,推动 WTO 朝着高效协同、开放包容的方向改革。
2025(6):19-34.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5.06.002
摘要:高管海外背景作为影响企业投资决策与风险承担的关键因素,是国际经济学的重要议题。本文以 2008~2021 年中国沪深 A 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手动匹配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和高管海外背景的微观数据库,系统研究了 OFDI 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及机制,并探讨了高管海外背景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OFDI 显著提升了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高管海外背景对 OFDI 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拥有海外背景高管的企业,其 OFDI 对风险承担的提升作用显著减弱;(2) 异质性分析表明,OFDI 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因东道国发展阶段、企业产权性质及市场竞争状况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3)基于多维度的异质性实证结果,本文进一步揭示了 OFDI 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内在机制,并厘清了高管海外背景在不同情境下的调节路径与作用边界。本文丰富了跨国投资与企业风险承担的研究,为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优化管理决策提供了实践启示。
2025(6):35-50.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5.06.003
摘要:本文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和稳外资压力不断增加的双重背景下,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准自然实验,基于 2005~2021 年我国 281 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 PSM-DID 方法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外资吸引力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结果显示,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产生了显著的外资吸引效应,扩大市场规模、驱动技术创新和提升产业集聚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作用于城市外资吸引力的中间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的外资吸引力也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进而有利于外资结构的优化升级。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外资吸引效应主要源自对存量外资退出的缓解作用,且不同批次试点政策对城市外资吸引力的积极效应呈现出递减规律。本文不仅为政府进一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支持证据, 而且为新形势和新挑战之下稳外资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益思路。
2025(6):51-67.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5.06.004
摘要:包容性增长一直以来是中非共同利益和愿景的交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中非境外经贸合作区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以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的包容性增长指标体系为基础,探究合作区设立与东道国包容性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合作区设立具有显著的包容性增长效应,该结论在平行趋势检验、双重机器学习等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 合作区的包容性增长效应在北部非洲、收入水平较高、不平等程度较高、文化距离较低的国家中更加明显,尤其是通过考核的合作区以及由国企主导投资的合作区。进一步地, 合作区与东道国特征因素的协同效应检验显示,制度质量与合作区存在联动效应,而自然资源未显现此效应;利用 Oaxaca-Blinder 模型对包容性增长进行分解发现,“多园区组” 的布局使得包容性增长更快。研究结果为合作区成为非洲经济增长和减贫新引擎提供经验证据,也对中非共同推动包容性增长具有重要启示。
2025(6):68-79.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5.06.005
摘要:从一般意义上讲,开放是关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问题。从中国视角看,对外开放就是关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问题。从实践逻辑看,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最初的被动参与世界经济循环到逐步主动引领世界经济关系重塑的进阶过程。从理论逻辑看, 分工与交换是开放经济系统的底层逻辑,以国际价值规律调节全球资源配置的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最终结果是全球发展两极分化,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了以“控制—掠夺”为典型特征的国际经济关系格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本质就是重塑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关系,目标指向是实现我国与其他国家或者经济体之间经济流的动态平衡, 实现机制是通过国际结合劳动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形成国际结合生产力。对中国而言, 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经济发展更有效率、更具韧性、更加包容、更安全、更可持续;从重塑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关系看,高水平对外开放意味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国际生产力,更加合理更加公平的国际分工体系,开放包容、互惠互利的世界市场, 真正的国际货币制度以及国际生产方式生态化。
2025(6):80-91.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5.06.006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制度型开放赋能。从内在机理看,制度型开放能够在中西方制度交汇和适应中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并借助驱动技术创新、优化要素配置和推动产业升级推动生产力向更高层次、更新质态跃迁。但在实然层面, 制度型开放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却面临着科技创新制度环境不佳、国际经贸规则对接不畅、内外双重挤压等困境,亟须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制度环境建设、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三重路径优化制度型开放底层架构,实现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赋能。
2025(6):92-107.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5.06.007
摘要:政府采购承担着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功能。本文以 2015 ~ 2022 年我国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政府采购能否缓解中小企业的投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投资不足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基于异质性视角分析发现,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投资不足的缓解作用主要表现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期、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以及市场地位较低的中小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采购主要通过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缓解中小企业投资不足。本文研究对更好地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推动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6):108-122. DOI: 10.16060/j.cnki.issn2095-8072.2025.06.008
摘要:《对外关系法》第 30、31 条中提出的总体要求,亟待国际私法给予回应。作为宪法相关法和涉外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性法律,《对外关系法》的规定对国际私法项下的条约适用条款具有统摄作用。以原《民法通则》第 142 条第 2 款为代表的国际条约优先条款在实践中既是国际条约直接适用模式下的授权条款,又是国际条约间接适用模式下的法际私法,但因其表述问题而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矛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适用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条约适用的规定只是权宜之计,对《对外关系法》所提要求的回应并不充分。应优化国际私法项下的条约适用条款,并在未来以法律条文或条款的形式予以呈现。清华大学法学院,北京 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