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1994年,中国“复关”谈判在经历8年努力之后正进入关税减让谈判和全面起草议定书的关键阶段,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历史上最伟大最成功的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乌拉圭回合,也在当年的4月中旬于摩洛哥马拉喀什城画上完美句号。正是在该城召开的乌拉圭回合部长级会议上,中国与GATT缔约方一道,签署了乌拉圭回合最后文本和《创建世界贸易组织马拉喀什协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数月筹备,本刊以《关贸动态与研究》之名于同年6月正式出版了创刊号。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如期创立,本刊也随之更名为《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成为国内首份以WTO多边贸易体制研究为核心的专业学术期刊。1999年本刊公开出版发行,2014年随主办单位更名而改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同时在内涵上也转型为以应用经济学和多边贸易体制与全球治理为核心的综合性社科类学报。
创刊30年来,本刊不仅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国际经贸事业的巨大发展,也见证了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与巨大成就。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分别从1994年的2366亿美元和365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59360亿美元和9331亿美元,增长均超过25倍。尤其是加入WTO之后的短短10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进入爆炸性增长轨道,货物贸易从2001年5096亿美元猛增至2010年的29740亿美元,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也从2003年的20.87亿美元快速增长至2010年的590亿美元,2023年已达到1301亿美元。毋庸置疑,中国经济最近20多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与中国加入WTO、深入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和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密不可分的。创刊30年来,本刊为宣传、普及和研究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经贸规则,探究我国“入世”相关问题,贡献了绵薄之力,不仅为学界提供了交流探讨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经贸发展问题的重要学术平台,也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界提供决策参考。最近十多年来,本刊已陆续成为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全国中文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扩展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和“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并多次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和上海市优秀学报等荣誉称号。
2024年6月,在本刊创刊30周年之际,本刊不仅在学术期刊社的领导与组织下成功召开了“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和全球经贸治理”学术研讨会,而且还通过约稿和征文方式精选了聚焦多边贸易体制改革与发展以及中国参与的数篇论文,结集成专刊形式奉献给大家(详见本刊2024年第4期),以志纪念。同时,也谨以此作为对同样步入而立之年的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个纪念!WTO是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也是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心舞台。然而,最近几年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大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仅经济全球化遭遇重挫,WTO多边贸易体制也遭遇重大危机,尤其是中国经济,包括对外贸易、投资、国企、供应链安全、高新技术产业以及补贴与竞争政策等诸多方面也面临严峻挑战,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已摆在了学界面前,需要社会各界深入探究和共同应对。如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不仅是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受益者和坚定拥趸,也是多边主义的坚守者和奉行者,更应是多边贸易体制改革的建设性参与者。正如上述纪念专刊所刊论文中学者所指出的,我国不仅要努力以“优等生”身份参与WTO改革,也要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改革国内经贸体制,包括国企改革。事实上,在近年的WTO多边谈判和改革进程中,中国已经或正在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如《投资便利化协定》便是中国首个在WTO牵头设置并成功结束谈判的重要议题;同样在WTO贸易与环境议题谈判中,乃至贸易政策透明度机制改革中,中国作为主要参与者,也在为多边体制下的全球环境治理,乃至多边机制自身的改革与完善不断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也在不断提振着人们对WTO多边贸易体制以及多边主义的信心。
筚路蓝缕三十载,不忘初心再出发!未来,本刊将继续秉持促进学术研究、推动改革开放的办刊理念,秉承30年办刊精神与风格,进一步提升刊物质量,积极打造优质的学术成果交流平台。同时也真诚希望广大作者和读者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本刊,继续围绕WTO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全球经贸治理等重大热点问题持续耕耘,踊跃投稿,共同为推进我国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经贸研究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4年6月
附“多边贸易体制改革与全球经贸治理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创刊3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链接:
学校新闻链接:https://news.suibe.edu.cn/2024/0611/c12512a172527/page.htm
学术期刊社链接:https://www.suibe.edu.cn/qk/2024/0611/c8365a172532/page.htm